豆粕的奇跡沒上演幾天,就又下跌了,并且再次跌破2800元/噸這個關鍵位置。
為什么2800是個關鍵位置?
我們之前分析過,因為從近兩年行情來看,豆粕跌破2800后,時間很短就會出現一波回調,也就說明豆粕在這個位置是有支撐的。
支撐從哪來呢?
一是成本,二是需求,三是市場情緒及預期。
比如拿去年舉例,去年豆粕庫存壓力很大,但也依然在跌破2800以后就跌不動了。
為什么?
說白了,進口大豆也有成本,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更不是想刮多少就刮多少的,所以七七八八算下來有剛性成本支撐。
而需求方面,去年豬價好轉,養殖戶扭虧為盈,生豬補欄等操作量也增加了,所以也有剛性需求支撐。
今年豬價雖然說有所走弱,但整體生豬產能仍處于高位,剛性需求也并不少。
至于市場預期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維度來看了。
短期看,豆粕比較弱,因為當前正是南美大豆出口旺季,進口大豆到港量龐大,再加上天氣不穩定,巴西大豆保存難度增加,所以油廠也是開足馬力,大肆生產,所以豆粕有累庫的現象。
但是需求主體提貨不僅要考慮短期,更要考慮長期,即南美大豆出口旺季結束以后,到四季度供應從哪里來?
雖然中美貿易有所緩和,相比之前的高額關稅下降了很多,但是進口美豆的成本依然不低,所以長期來看,后續豆粕的供應風險是存在的,所以也不敢大跌。
這是豆粕的支撐。
但是雖然說跌不動,但上方的壓力也很大。
這個咱們之前也分析過,3000元大關也是豆粕的一個檻。也就是說,豆粕在登上3000元/噸以后,上漲動力就會受到壓制,變得明顯不足,或者說再向上突破的難度比較大。
為什么?
因為動力不足。
豆粕和其他品種不太一樣,比如玉米、小麥等更多受國內供需影響較大,雖然說國際行情也會有一定影響,但畢竟隔著一層,只是間接影響。
但豆粕不一樣,由于我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太大,所以可以說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豆粕。
比如,近期國際市場的變化就有點大。
一個是美豆生長預期好轉。
根據美農的預估以及天氣情況來看,都有利于大豆生長,使得美豆有了豐產預期。相應美豆行情就有所走弱,連帶著國際大豆行情下行,進而傳導到了豆粕身上。
另一個則是油價下跌。
大豆除了壓榨豆粕以外,還是重要的生物燃料,當油價上漲時,就有更多的大豆用于生產生物燃料,但近期伊以停戰,油價下跌,也連累了一眾豆系一齊走跌,豆粕的支撐自然也跟著減弱。
國際行情及需求雙雙走弱,再加上國內需求也沒有足夠的助漲動力,所以豆粕就一跌再跌。
總體來說,現在豆粕就面臨這么一個尷尬局面,漲,漲不動,跌呢,也跌不下來,大概就在這個區間里晃蕩。
不過我們認為,遠期來看,豆粕是有上漲預期的。
一是中美貿易不確定性較大。
雖然說我們現在主要靠南美大豆供應,但是由于需求太大,所以如果美豆缺席,還是會有一定缺口的,供應只要有缺口,必然會助推豆粕上漲。
二是各國對于生物柴油的摻混比例都在提升。
前陣子美國提出的新的摻混比例預期就把市場嚇了一跳,這意味著將有更多大豆要被去用來生產生物燃料。
而不止美國,巴西也在這么搞。
從8月份起,巴西生物柴油的摻混比例將會提高1個百分點,從現在的14%提升到15%。
而巴西生物柴油中近7成都是以豆油為原料的,所以按這個粗略算的話,摻混比例每提高1%,豆油的年需求量就增加40萬噸,大豆的消耗量就增加250萬噸。
三是美豆的天氣炒作多變。
別看現在好像風調雨順,美豆似乎是一片豐收之景,但別著急,這只是暫時的。
因為根據多年經驗,美豆的炒作不會就止打住,今年風調雨順,明天就可能狂風暴雨,市場的心也會隨之起落。
而從近兩年天氣來看,極端天氣較多,所以美豆炒作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點,這也有利于豆粕行情上行。
所以對豆粕來說,底有了,那么后續就是能不能抓住機會上漲的事了。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