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2天的高強度對抗,伊朗和以色列終于在當地時間6月24日宣布停火。該消息本該讓全世界放下懸著的心,可是沒想到停火消息剛一宣布,中國馬上給所有過航霍爾木斯海峽的船只下達了指令:必須每天打卡簽到,報備一切動向。
我國此舉并非是擔心戰火不熄,而是在防備著,伊朗真的把霍爾木茲海峽給封了。我們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這片水域,如果真的被封鎖,誰最痛?答案不是美國更非以色列,而是我們中國。
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方,地圖上看是在伊朗和阿曼之間,離中國差不多六七千公里遠,現實中卻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中國每年從中東進口的原油中,有超過一半的量要經由霍爾木茲海峽。
具體來看,2023年,中國進口原油約5.6億噸;其中從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聯酋等國來的中東原油,占了60%左右。而這些國家,絕大多數出口航線都必須穿過霍爾木茲海峽。
并且不僅是原油,全球有35%的液化天然氣也要通過這條通道。卡塔爾是我們最大的LNG供應國之一,它的氣如果運不出來,我們的鍋爐、供暖、化工系統都會立刻吃緊。
不管伊朗和以色列怎么打都沒事,但只要霍爾木茲海峽一封,對中國來說可就不單純是漲不漲價的問題,而是社會基本盤穩定與否的問題了。
所以伊朗說要封鎖海峽,實際上是我們受害最深,先掉一層皮。
誠然,中國的能源命門在海上、在中東、在霍爾木茲,但我們不會傻傻的一味等待風險逼近。近些年來,我們在盡可能地把雞蛋分到多個籃子里。
陸上看,中俄、中亞、中巴能源通道在加速建設。中俄原油管道分為中哈管線和東線天然氣管道。地緣政治環境相對穩定,不容易受到沖突影響。不過俄羅斯天然氣定價相對較高。
中亞能源管道是從土庫曼斯坦經烏茲別克、哈薩克進入中國。目前包括ABC線路。每年能提供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這條路線現在是對抗“霍爾木茲不穩”的重要支撐之一。
此外還有一個中巴經濟走廊加上瓜達爾港的組合。設想是讓中國貨船從瓜達爾港下貨,經陸路穿巴基斯坦直入中國新疆,繞過馬六甲和霍爾木茲的雙重風險。不過該方案由于極端組織作祟,難度很大。
從海上線路看,如果霍爾木茲真封了,油輪可以繞道從沙特紅海港口走蘇伊士運河。或者從西非或南美買油,繞非洲好望角返航,亦或者在新加坡、日本或印度洋中轉儲油基地中轉,需提前設好油庫。不過這樣做的運輸成本就大了。
另外在散裝供應鏈上,我們還在干這些事:與非洲、拉美國家加強能源合作,不把雞蛋放在中東一籃;通過“一帶一路”與產油國達成長期協議,如中沙合作油氣管道、中伊油田投資;建設“海上儲油基地”+戰略轉運樞紐,在新加坡、馬六甲、斯里蘭卡設儲備點。
總之,如果霍爾木茲海峽真的被封鎖,對中國確實是沉重一擊。但過去十年,我們正在拉管道、修港口、屯油氣、談外交。東方不亮西方亮,做多條能源臍帶;盡可能讓這條命門,變得不那么要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