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在薩格勒布的晉級名單新鮮出爐,外面看著風(fēng)頭正勁,冷靜下來其實更值得琢磨的是:我們究竟在為誰、為什么高興?
坦率說,國乒在國際賽場上依然是“自己人多、牌面足的隊伍。無論男女單打還是雙打,晉級下一輪的數(shù)量,放在任何一支國家隊身上都算得上豪華。但要實事求是講,單靠首輪勝負(fù)、晉級多少,還遠(yuǎn)不足以說明中國乒乓球的底色和憂慮。一個現(xiàn)實是,女單、混雙大量晉級,男單卻只剩下兩人,這種冷熱不均其實早已不是新聞。每逢賽季之初或者類似級別的公開賽,外界總會看到國乒一撥人馬“殺進殺出,但真正到了后面,能留下名字的,還是那幾個大家熟悉的面孔。
問題來了:我們樂見年輕人冒頭,也希望“新鮮血液真能挑大梁,可乒乓球這行講究底子和積累,誰都知道,體系培養(yǎng)出的不是一夜成名的“爆款,而是能在國際大賽撐得住的“老手。這次男線就給了警示:幾位小將晉級不易,碰上世界冠軍、勁敵就栽了跟頭。這話聽著有點不舒服,但確實如此——中國乒乓球強,是強在后備力量扎實,卻不是每個人都能一路打到最后。尤其是男單,近幾年頻繁“換代,但一到關(guān)鍵節(jié)點、強隊對話,穩(wěn)定性和抗壓能力,還是老將的優(yōu)勢更讓人心安。
再說混雙和女線,晉級看著熱鬧,中日對決、內(nèi)戰(zhàn)不斷,但誰都明白,隊內(nèi)競爭激烈固然是好事,可如果太注重“自己人內(nèi)耗,反倒容易忽視了體系外部的威脅。喜愛歸喜愛,內(nèi)部比拼再激烈,終點還是世界強隊的較量。每年國際賽場,日韓、德國、法國都在不斷追趕,中國隊哪怕領(lǐng)先,也不能松勁。別忘了,乒乓球是中國體育里最講規(guī)矩、最重傳承的項目之一,光靠一時晉級,遠(yuǎn)遠(yuǎn)不夠。
所以說,到底該支持誰?我個人更愿意把希望押在那些能在大場面頂住的選手身上。年輕人需要機會,但機會不是“平均分配,更不能因為一時成績就盲目捧高。體系之所以存在,是要挑出真正能打硬仗的人,而不是制造表面繁榮。對手越來越強,節(jié)奏越來越快,怎樣讓中國乒乓球始終處在最前列,靠的還是那套“規(guī)矩不能亂的培養(yǎng)邏輯。
最后還是那句話,球迷可以有熱情,媒體可以有期待,但體系的內(nèi)核是公平和理性。誰能扛住壓力、誰能在關(guān)鍵時刻不掉鏈子,才配得上中國乒乓球的招牌。別讓一輪晉級的熱鬧,遮住了真正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