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印兩國官員互訪不斷。先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去了趟新德里,沒過幾天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就到了北京。這可不是普通的禮節性訪問,雙方都帶著"干貨"來的。
1.中印高層密集互訪,釋放積極信號
此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去印度,便是為了推動之前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盡快落地。包括恢復航線,解決邊界問題,戰略互信和經濟合作等議題。這一切,顯然是為了讓兩國關系進一步升溫。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與王毅會面)
提到中印關系,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邊境問題,2020年那場沖突的陰影到現在都沒散干凈,兩邊士兵在高原上對峙的畫面還歷歷在目。為了妥善處理這些問題,中方釋放了足夠的誠意。這次多瓦爾與王毅外長的會面就是關鍵一環。
照片中,多瓦爾緊緊握著王毅外長的手,向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不過話說回來,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這個特殊節點,雙方確實都想搞點大動作。多瓦爾明確表示,中印將以這個特殊節點為契機,推進多領域務實合作,妥善處理邊界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無疑是印度對中國做出的重要承諾:將積極致力于推動邊境問題解決。當邊境問題妥善解決后,兩國的合作或許也能更上一層樓了。
多瓦爾還重申了印方對中國在上合組織中輪值主席國地位的支持,顯示出印度在多邊事務中的靈活態度。這不是單純的外交辭令,而是一種戰略轉向;說明印度已經意識到,保持與中國的良好關系,是其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的關鍵。
通過這次對話,中國也釋放出了明顯的信號:合作是實現共同繁榮的唯一途徑。而印度的回應,也同樣讓我們看到了雙方對和平愿景的共鳴,這無疑是個很好的開端。
(邊境問題仍然是兩國關系中的敏感議題)
2.美國的刺激,促使印度戰略轉向?
印度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或許是看清了特朗普政府的真面目。莫迪政府最近在外交上接連遭遇尷尬場面,與特朗普脫不了關系。
先是G7峰會,按照印媒的消息,莫迪的邀請函是在最后一刻才收到的,像是被其他國家施舍的。更慘的是,合影時從往年的C位直接被發配到后排角落。美國商務部長還警告印度"離金磚組織遠點"。這哪是什么盟友待遇?分明是“公開羞辱”。
但真正的暴擊還在后面。特朗普前腳放莫迪鴿子,后腳就在白宮高調接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這讓印度國內輿論徹底炸鍋了。要知道,印巴沖突剛剛結束,美國這波操作等于在印度傷口上撒鹽。
這些事加在一起,讓印度高層認清一個現實:美國根本沒把印度當回事。所謂的"印太戰略伙伴"不過是張空頭支票,關鍵時刻印度連巴基斯坦都不如。這種羞辱感直接觸發了印度的戰略反彈——既然西方靠不住,那不如和中國談談看。
(G7峰會合照中,莫迪被安排到了后排的側位)
更何況,中印本就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2024年,中國再次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刷新歷史記錄。這說明了兩件事:首先,中國產品對于印度市場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其次,印度企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也是直線上升。要知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誰在供應鏈上占據更多主導,誰就有更大的話語權。
這時候,莫迪政府意識到,與其避開中國,倒不如放下成見,拉近距離。
3.中印關系,正迎來全新局面
隨著邊境問題的解決傳出積極信號,中印關系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雙方都明白,與其繼續僵持,不如先做些能馬上見效的小事——比如恢復直航、簡化簽證、促進民間交流。這些措施看似瑣碎,卻是重建互信的關鍵拼圖。
直航恢復是最實在的信號。疫情前中印每周有近50班直飛航班,現在雖然恢復了不多,但至少打破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要知道,2020年沖突后,兩國連最基本的民間往來都幾乎凍結。如今商務人士和留學生能更方便往返,說明雙方都在給關系"解凍"。
(中印重啟直航)
簽證政策也在松動。印度最近給中國商務人士發放更多長期簽證,中國也對印度學者放寬限制。這種"軟性接觸"往往比高層會晤更能反映真實態度——畢竟當兩國老百姓重新開始走動,政客們再想煽動對立就難了。
如今,莫迪政府發現,與其死守所謂的傳統聯盟,不如嘗試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尋找新的突破口。這不僅是對美國政策的一種反制,更是為了在大國博弈中彰顯自主性。印度希望通過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來獲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和戰略彈性。
兩國若能攜手應對挑戰,不僅將造福兩國人民,對亞洲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