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屋漏偏逢連夜雨,英皇的雨下得忒大。
這次 166 億的窟窿,雖說英皇旗下藝人排成長隊,可真能上前扛的沒幾個。
謝霆鋒的演唱會賺得不夠塞牙縫,容祖兒的新歌撐不起票房,Twins 的情懷牌也打不動市場。
楊受成一輩子從泥里爬起來,這次身邊能指望的,掰著手指頭數,竟只剩陳偉霆一個...
英皇的錢袋子漏了
誰也沒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英皇,如今卻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
報告顯示,英皇國際有166 億港元的銀行借貸已逾期,消息一出,英皇國際的股價瞬間暴跌,市值大幅縮水。
簡單說,就是楊受成的公司欠了銀行166億,到期還不上。
按理說,欠錢不還這種事兒,要么哭窮要么甩鍋,可楊老板偏不。
甚至連他旗下的藝人容祖兒上節目時,還輕描淡寫來了句:"楊老板私底下說沒太大問題。
這話乍一聽是安撫軍心,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英皇究竟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其實這事兒早有苗頭。
楊受成這幾年對買房買地簡直"著了魔",在他看來,房地產是最保值、最賺錢的投資。
2023年香港樓市冷得跟冰窖似的,商鋪空置率蹭蹭漲,寫字樓租金腰斬,很多人都在觀望,不敢輕易出手。
可楊受成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眼都不眨一下,像抄底似的40多億砸進屯門商廈,之后轉手又砸 20億掃中環物業。
那時候的他,可能覺得自己是在抄底,未來肯定能狠狠賺,但是他錯了。
隨著香港經濟形勢的變化,銅鑼灣商鋪空置率飆升,甲級寫字樓空置率也暴漲到16%,租金更是直線跳水。
楊受成買的樓沒升值,反而一路貶值,去年賬面虧了15億。
更慘的是,想賣了賺點回頭錢都找不到接盤俠。
有個維港峰的商鋪,說要賣了有三年了,價格從2.4億砍到幾千萬都沒人要,最后只能"左手倒右手"甩給自家兄弟公司。
這就好比你花大價錢買了一堆寶貝,結果突然發現這些寶貝一文不值,還砸在了自己手里,那種滋味,估計楊受成心里比誰都清楚。
而要說楊受成為啥對地產這么執念,得先聊聊這位82歲大佬的發家史。
楊受成的"過山車人生"
楊受成在娛樂行業的成功,絕非偶然。
他出身于鐘表世家,打小就對做生意有著濃厚的興趣。
十二歲左右,當別的孩子還在到處玩的時候,他就已經輟學,一頭扎進了商海,幫著父親經營鐘表店。
年輕的時候,楊受成懷揣200元勇闖香港。他憑借與導游、司機分成的方式售賣勞力士、歐米茄,竟將鐘表售為“奢侈品”,從而成為赫赫有名的“鐘表大王”。
在鐘表行業站穩腳跟后,楊受成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市場。
那時候的香港,房地產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到處都是機會。楊受成瞅準時機,果斷出手。
1973 年,他把旗下的鐘表珠寶及若干物業整合起來,以好世界投資的名義成功上市,一下子就融到了788萬元資金。
有了錢,他就開始瘋狂購置土地、房產,還涉足金融行業,成立了英皇金融公司。
后來他看娛樂圈有錢賺,買下飛圖娛樂改名英皇,專捧能"炸場子"的偶像。
于是,他開始廣納賢才,簽下了一大批有潛力的新人。
謝霆鋒就是楊受成慧眼識珠簽下的一位超級巨星。
在英皇的大力培養下,謝霆鋒迅速走紅,成為了無數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他不僅在音樂方面才華橫溢,專輯也是出什么都大賣,還在影視領域取得了超棒的成績,出演了多部經典影視作品。
除了謝霆鋒,容祖兒、Twins、陳奕迅、陳偉霆等眾多知名歌星、影星也紛紛加入英皇,這些人都是一出道就把香港樂壇攪得天翻地覆。
那時候的楊受成,走路帶風,說話都帶風聲,可謂是風光無限。
可命運最愛開玩笑。
90年代港元危機,整個商界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楊受成也被人坑了一把,楊受成由于之前在房地產行業過度投資,一下子陷入了絕境。
借貸方匯豐銀行認為他資不抵債,直接把他旗下的地產項目和英皇鐘表珠寶店都給清盤接收了。
一夜之間,楊受成從風光無限的大老板,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最后只剩一身西裝、一塊表、一副眼鏡,還欠了3.2億。
這對一般人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早崩潰了,楊老板倒好,卷起鋪蓋去柬埔寨開賭場,4年時間把債全還清了。
這事兒還被他自己寫了個自傳叫《爭氣》,還成了香港商學院的"逆襲教材"。
按理說,吃過虧的人該長記性了吧?
結果40年后,歷史又給他開了個更大的玩笑,這次不是金融風暴,是他自己"迷上"了地產,實在是讓人唏噓。
而現在問題來了:英皇欠了166億,手下這么多藝人,誰能救場?
英皇藝人團,只剩陳偉霆扛大旗
先說謝霆鋒,這位可是"斜杠大佬",歌手、演員、廚師、企業家,啥都干。
但人家早年間就單飛了,自己開了公司,平時忙著做飯、拍電影,哪有功夫管英皇的爛攤子?
上回演唱會說是"為粉絲",結果票賣得還行,可跟166億比起來,連零頭都不夠。
再看容祖兒和Twins。
容祖兒去年發新專輯,銷量直接掉出前50,商業報價從200萬一場砍到80萬。
祖兒還是那個祖兒,可市場如今不認了啊。
Twins更慘,合體巡演票房才3000萬,擱十年前,她們一場能頂現在三場。
這時候,就剩陳偉霆了,說陳偉霆是"英皇最后的希望",真不是吹。
別的不說,光看他手里的代言就能賺不少。
有十幾個品牌排著隊找他,從手表到潮牌,從護膚品到游戲,啥都能代言。
更絕的是他自創的品牌,限量款一上線就秒空,娛樂圈能做到這樣的,沒幾個。
其實英皇的窟窿,只是娛樂圈的一個縮影。
看看隔壁華誼兄弟,7年虧了82億,去年營收才4億,比很多小網紅公司還慘。
為什么會這樣?
以前靠馮小剛、范冰冰這些"頂流"賺錢,現在明星自己單干了,電影票房不穩定,投資全打水漂。
再看其他公司,有的靠流量明星割韭菜,結果"塌房"一個賠一堆。
有的押寶綜藝,結果觀眾審美疲勞,招商都困難。
說白了,娛樂圈早不是"隨便捧個人就能賺錢"的時代了。
英皇的問題更典型:老板沉迷地產,把娛樂圈當"提款機",結果樓市寒冬一來,資金鏈直接崩了。
藝人這邊,老一代過氣,新一代沒扛起來,商業價值全靠陳偉霆撐著。
結語
說到底,英皇的這場危機,是"資本賭局"和"藝人依賴"的雙重暴擊。
至于陳偉霆能不能成"救世主"?咱也不敢打包票。
但有一點能確定:要是《九門》爆了,他的商業價值再往上竄一竄,英皇的日子至少能好過點。
要是沒爆,那楊老板可能得繼續研究"左手倒右手"的新招兒了。
部分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