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矢志人道 攜手同行”人體器官捐獻志愿服務月專場活動在仙游縣大濟鎮衛生院舉行。活動為當地村民送去健康知識的同時,也傳遞生命接力的溫暖。由于宣傳工作做深做細,專家學者講得入情入理,因此使村民產生共情共鳴,多位村民現場登記成為捐獻志愿者。
醫者仁心映初心,大愛捐獻傳溫情。這場活動為什么會花落大濟鎮?原來,早在2021年,時任仙游縣總醫院大濟分院院長的徐朝陽和為人師表的陳芹夫妻倆共同簽署了《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他們決定以生命的“最后饋贈”詮釋大愛情懷,讓奉獻精神在接力中發揚光大。
記者了解到,作為基層分院的“領頭羊”,徐朝陽深知基層醫療的薄弱與群眾對健康期盼的矛盾。為保一方平安,他實行優化診療流程、率先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走村入戶開展健康義診,把有限的資源送到群眾的家門口,為此,大家都稱他是健康的天使。
談及申請器官捐獻的初衷,徐朝陽感慨萬千:“我們見過太多生命的消逝,也深知器官衰竭患者對重生的渴望。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職責;作為普通人,我們希望用最后的力量為他人點燃生命燈盞。”徐朝陽的妻子陳芹表示,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師,她認為“器官捐獻不是告別,而是把身體里的‘春天’,留給另一個等待綻放的希望。”
據介紹,2021年4月9日,徐朝陽夫婦倆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鄭重簽下志愿書。“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生命走到盡頭,希望能把有用的器官留給有需要的人,這是我們能想到的、對生命最有意義的告別。”徐朝陽夫婦的肺腑之言,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對他人的溫情。
從守護生命到“延續生命”,徐朝陽的決定,在基層醫護群體中樹立了精神標桿。分院的同事都說,徐院長夫婦用大愛打破了對“身后事”的傳統觀念,讓大家看到,生命的價值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永恒。
來源:莆田晚報 全媒體記者 錢碧云
責編:徐寅生
編審:崔玉輝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