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時節,荔城北大道郵政支局內人頭攢動。來自全省的集郵愛好者們手持《荔枝》《小暑》《郭沫若》等專題郵票,在特別啟用的“小暑,荔枝紅了!”紀念郵戳前排起長隊,把一枚枚精心制作的紀念封明信片寄往全國各地。
郵戳上飽滿的荔枝串、宋代蔡襄所著《荔枝譜》線裝書圖案與莆田地標古譙樓相映成趣,配以郭沫若“荔城無處不荔枝”的詩句,方寸之間盡顯莆田千年荔枝文化的獨特韻味。隨后,參與者們帶著郵品開啟“荔城郵福”之旅。在綬溪公園、雙福村、洞湖村等地,帶著精心制作的郵品打卡荔枝雕塑、荔枝古樹,通過新媒體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拉開“荔城郵福”集郵文創活動的序幕。
莆田,別稱“荔城”,莆田荔枝栽培興于唐盛于宋,荔枝樹不僅是莆田的市樹,更是莆田的文化符號。2016年7月23日,《荔枝》特種郵票首發式在莆舉辦,開啟了莆田郵迷盛夏“啖荔郵薈”的新篇章。隨著近期《長安的荔枝》熱播帶火荔枝文化IP,激發了莆田郵迷收集、策劃、制作荔枝郵品的熱潮。連續多年來莆參加活動的省集郵協會學術委員林子程表示,通過網上線下的互動,讓傳統的集郵文化融入人見人愛的水果中,以“荔城郵福”理念持續打造集郵文創產品,探索集郵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來源:莆田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林玉 通訊員 邱天
責編:徐寅生
編審:黃鳳珍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