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湖南澧縣發生了一件震驚教育界得事情,學生課堂當眾玩手機,老師見后進行嚴厲批評,可學生依舊心高氣昂。
無奈之下,老師只能請家長將孩子帶回家反省,然而就在回家后,孩子情緒激動跳入河中,母親也立即跳河救孩子,最終落得雙雙溺亡的現象
面對因玩手機而引發的一系列悲劇,孩子的父親沈先生認為和老師脫不了關系,即便在賠償了14萬元,依舊要追究老師責任。
那么,這件事情老師有沒有做錯?此事對于整個教育界帶來了哪些啟示呢?
6月23日,澧縣二中的一個高一男孩上課玩手機,被老師逮個正著,班主任按規矩辦事,給孩子母親打了電話,讓她來學校一趟,把兒子領回去教育幾天。
老師的這一做法合情合理,畢竟是孩子先玩手機不遵守課堂紀律,隨后孩子的母親來了,把兒子領走了,誰也想不到,這竟是母子倆見的最后一面校園。
當晚家里飯桌上,不知是哪句話點燃了火藥桶,母子倆爆發了爭吵,少年一氣之下摔門而出,母親心急如焚,緊跟著追了出去。
孩子在前面跑,而母親則在后面追,他們二人一追一趕,直到涔水河邊,誰也不會想到,這里的河水會成這對母子共同的終點。
官方的聯合調查通報也跟著出爐,原因是學生在校情緒穩定,沒有跟老師同學紅過臉,更不存在什么校園霸凌。
通報想給事情畫上句號,可對這個破碎的家庭來說,怎么可能就這樣結束呢,母子二人身亡是因為老師叫家長后發生的,因此孩子的父親沈先生認為此事和老師脫不了關系。
孩子的父親沈先生,成了這場悲劇唯一的發言人,如果認為這是一場“意外”的話,他根本無法接受,更何況是妻兒兩條生命的重量。
在沈先生的眼中,有一個死結難以解開的死結,那就是母子二人在老師辦公室里,老師到底對他妻子說了什么?
為了找到真相,沈先生開始在網上發聲,一遍遍地講述,一遍遍地追問,不過始終沒有得到令他滿意的答復。
之后孩子的父親在網上發布了這次事故的賠償協議,協議中先是鎮政府支援死者喪葬費用6萬元每人3萬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并對該家庭進行困難救助2萬元。
只會由縣教育局牽頭,澧縣第二中學配合,向保險公司申請解決意外保險賠付金額6萬元。
當地有關部門愿意拿出十四萬,作為“善后救助金”,但有個前提:家屬必須刪掉網上所有相關的視頻和圖文。
面對這樣的賠償協議,沈先生拒絕簽字,他認為此事不是為了錢,就是想知道真相,老師到底說了什么重話,才讓我老婆那么崩潰,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他怕拿了這錢,就等于承認全是自家的錯,學校撇得一干二凈,那以后呢?會不會有下一個孩子,下一個家庭,也因為老師一通“按規矩辦”的電話,走向絕路?
可正是這份他拒簽的協議,讓事情徹底炸開了鍋,在家屬眼中,這哪里是“救助”,分明就是一份“責任自負承諾書”。
此事在網絡上也是迅速發酵,評論區里,一派力挺家長。他們質問,如果學校沒問題,為什么要怕?一個簡單的接孩子回家,怎么就能鬧出兩條人命?這里面肯定有事!
另一派則直指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覺得,孩子是家長沒管好,最后出了事,怎么能反過來賴學校?老師管教玩手機的學生,天經地義,何錯之有?
更有尖銳的聲音,認為孩子父親嘴上句句不提錢,心里恐怕還是為了錢,不滿意十四萬,是想鬧得更大,要得更多。
網友對于此事各有各的看法,而身處漩渦中心的學校,面對洶涌輿情,始終沉默以對,這讓家長一方堅信,學校心里有鬼,否則為何不敢直面質疑?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不妨冷靜想想,老師按規矩辦事,發現學生上課玩手機,通知家長協助教育,這在無數校園里,都是再常見不過的流程,在老師眼中,或許只是想讓孩子認識錯誤,回歸正軌,絕無惡意。
再看家庭教育這邊,孩子在學校犯錯,家長本應配合學校,共同引導孩子。可如今悲劇發生,家長卻將矛頭指向學校,這其中,是否也反映出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建設上的缺失呢?
孩子失去了生命,家庭支離破碎,學校也深陷輿論風波。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挽回逝去的生命,但可以從這場悲劇中汲取教訓,讓類似的人間慘劇,不再重演。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應深刻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