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近期,受3D打印的內容生態與社區文化逐漸成熟、消費級3D打印領域形成規模化生產模式等因素影響,3D打印設備銷量增加。
一、產業鏈
3D打印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軟硬件,原材料包括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生物材料,硬件包括激光器、振鏡系統、掃描儀、主板、DLP光引擎等,軟件包括建模軟件、控制軟件等;中游為3D打印生產制造,以3D打印設備及打印服務廠商為主;下游應用于汽車行業、醫療器械、航天航空、消費電子、學術科研、政府軍工、文化創意等領域。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D打印產業鏈以上游高性能材料(鈦合金氧含量<0.15%、生物墨水細胞存活率>90%)和精密硬件(振鏡定位精度±5μm、激光功率1kW級)為基石,中游設備廠商通過分層制造技術(金屬打印致密度≥99.5%、DLP精度±10μm)與服務商協同滿足下游高價值場景需求——航天構件實現55%輕量化、醫療植入物孔隙率精準控制、軍工野戰制造突破供應鏈限制;未來發展聚焦多材料梯度打印(金屬/陶瓷復合結構)、超高速成型技術(投影式光固化速度>1m/h)、AI智能工藝鏈(缺陷實時修正率>95%),同時亟需突破大型構件殘余應力控制(變形量<0.05%)、生物打印血管化(毛細管網徑≤10μm)等關鍵技術瓶頸,并推動行業標準建立(材料數據庫覆蓋率>90%)。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原材料分類
3D打印是基于三維模型數據,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采用逐層疊加材料(逐層打印)的方式,直接制造與相應數字模型完全一致的實體或零件。3D打印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材料。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鋁合金
(1)產量
鋁合金是輕金屬材料之一,憑借其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延展性好、易加工等一系列優異的性能,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鋁合金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鋁合金產量達1614.1萬噸,同比增長9.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鋁合金產量將超過1700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中國鋁合金行業涌現出了一批重點企業,它們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主要包括忠旺集團、AAG亞鋁、興發鋁材、鳳鋁鋁業、堅美鋁材等。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PLA
(1)產能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聚乳酸(PLA)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PLA(聚乳酸)由玉米、秸稈等生物質為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制成乳酸。2023年PLA產能為25.3萬噸,同比增長25%,2024年約為30.9萬噸。由于市場普遍看好PLA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PLA產量將達36.5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企業布局情況
當前國內PLA龍頭企業正加速推進全產業鏈技術自主化,重點突破丙交酯核心原料的規模化量產,并通過產能擴張搶占政策驅動下的可降解塑料市場;企業布局呈現“原料自給+應用多元化”特征,覆蓋包裝、紡織、醫療等高增長領域,但產能釋放進度與國際巨頭競爭仍是行業共同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激光器
(1)市場規模
激光器是激光雷達的核心組件,決定了系統的探測性能、成本及可靠性。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激光器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達到1210億元,2024年約為1353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中國激光器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大族激光、銳科激光、華工科技等企業在光纖激光器、激光切割設備、激光焊接設備等領域技術領先,產品線齊全,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行業。杰普特、光韻達、創鑫激光等在超快激光器、激光3D打印、高功率激光器等細分領域具有顯著優勢,未來在精密制造、半導體、醫療等領域潛力巨大。聯贏激光在新能源電池焊接領域表現突出,炬光科技則專注于半導體激光器上游核心器件,技術壁壘高。拓斯達通過“機器人+激光”協同效應,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并積極布局新能源和海外市場。總體來看,中國激光器企業憑借技術創新、成本優勢和全球化布局,正在逐步實現國產替代,并在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產量
3D打印技術,有別于傳統減材制造,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通過對模型數字化立體掃描、分層處理,借助于類似打印機的數字化制造設備,利用材料不斷疊加形成所需的實體模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數控機床行業調查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3D打印設備產量341.8萬臺,增長11.3%。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產量將超400萬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規模
受3D打印產品逐步規模化應用和部分積壓的3D打印設備需求釋放的帶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3D打印市場需求預測及發展趨勢前瞻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約為423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457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企業布局情況
當前3D打印設備領域呈現“雙軌并行”競爭生態,國際巨頭(如Stratasys、EOS)憑借技術積淀主導高端工業市場,尤其在航空航天、醫療領域構建了深度合作壁壘;本土頭部企業(如鉑力特、華曙高科)則通過大尺寸設備突破與成本優勢加速國產替代,聚焦軍工與民用產業化落地。技術路線分化顯著——金屬打印向多激光協同與粘合劑噴射量產化演進,聚合物打印則圍繞高速批量生產與生物相容材料創新。未來競爭核心將集中于人工智能驅動的全流程優化能力與垂直行業深度綁定的生態構建效率。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企業潛力排行榜
中國3D打印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核心潛力企業通過技術差異化與場景深耕構建競爭壁壘。金屬3D打印領域,鉑力特(國產大飛機C919鈦合金部件唯一供應商)、華曙高科(新能源車輕量化解決方案)、中航邁特(航空級鈦合金粉末國產化)憑借軍工/航空航天背景和技術壟斷地位,主導高端市場;非金屬3D打印方面,光韻達(華為Mate60折疊屏核心供應商)、惠普(本土化成本優勢)、創想三維(消費級市場龍頭)通過材料創新與供應鏈綁定搶占民用市場。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3D打印相關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共12家。江蘇省和浙江省均為6家,并列第二。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汽車行業
2025年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4.9萬輛和268.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1%和3.7%,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1.2%。2025年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2.6萬輛和127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0.9%。
數據來源:中汽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航天航空
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商業航天行業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由2020年1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2.3萬億元左右,復合年增長率為22.9%。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消費電子
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產量小幅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5月,智能手機產量9099.6萬臺,同比下降1.7%。2025年1-5月產量達45136.3萬臺,同比下降2.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3D打印行業深度挖掘及投資決策分析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