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長城,蜿蜒于京北的群山之上,如一條巨龍在時光中靜靜守護。今年6月,這條巨龍的身旁,三顆璀璨明珠已煥發新顏——長城文化帶三項重點環境提升工程宣告全部完工。從歷史底蘊深厚的八達嶺腳下,到生機勃發的中關村延慶園,再到光影交織的東湖濱水區,一幅融合古老文化與現代生機的嶄新畫卷正在京北徐徐鋪展。
5月31日,長城博物館周邊項目完美收官。自去年四月啟動,歷時一年多精心打磨,這片核心區域已經煥然一新。漫步于升級后的步行街,腳下是兩萬余平方米嶄新鋪設的路面,青石板路如時光隧道般蜿蜒,兩側樹木蒼翠挺拔,四百余株新植喬木為古道帶來盎然生機。暮色降臨之時,六十一套造型典雅的路燈悄然亮起,與三千八百余套精心布置的景觀燈交相輝映,將古長城攬入現代光影的懷抱。建筑外立面上,三千余平方米傳統地仗彩繪色彩鮮明,無聲講述著長城腳下的千年故事。
“項目緊扣‘重拾京畿古道滄桑,漫步長城文化史卷’的定位,將文化傳承融入每一寸景觀。新增的十八臺投影設備如同魔法之筆,在古老城墻上描繪流動的畫卷,使凝固的歷史與現代科技深情對話?!眳^城市管理委環境建設管理科工作人員閆新燁說。
與此同時,中關村延慶園周邊環境提升工程同步奏響凱歌。風谷二路、西官路等區域經過系統提質升級,面貌煥然一新。超過五萬平方米的路面鋪裝使園區脈絡更加清晰流暢。尤為令人矚目的是綠化工程——兩千余株喬木巍然成行,三百四十余萬株地被植物如綠色絨毯般蔓延開來,構筑起層次豐富、生機勃勃的生態綠廊。近萬平方米建筑外立面翻新,使園區風貌更顯整潔現代。九百余米熱力管線的更新改造,如同為園區注入了更強勁的“血脈”,夯實了發展的基礎。
“項目完工后,一個特色產業集聚、創新創業氛圍濃郁、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園區已具雛形。”閆新燁介紹道,“它不僅是延慶科技創新實力躍升的展示窗口,更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生動體現。綠意盎然的生態環境與創新涌動的產業氛圍在此完美相融,為區域協同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引擎,使‘長城腳下的創新家園’這一品牌熠熠生輝?!?/p>
夜幕降臨,絢爛奪目的燈光下,媯川寶塔周身華彩流轉,如同綴滿星辰的瓊樓玉宇。長城文化帶環境提升的華彩樂章在東湖周邊亮化工程中達到高潮。項目主體,圍繞“生態媯川·悠悠媯河”主題,以媯川寶塔為璀璨視覺核心,巧妙串聯東湖公園、夏都公園、體育公園等節點,精心編織出“一軸四區多點”的迷人光影網絡。
師范路橋化身為“媯河夜畫”的流動舞臺,白帆廣場以“冰雪青春”主題喚起冬奧激情記憶,吊橋則流淌著夢幻的“幻彩流光”。千余條靈動線條燈、三百套精準投光燈、一百二十套如星空傾瀉的星空水紋燈、三十套講述故事的圖案燈,共同構建出“珍珠項鏈”般絢爛的夜間景觀長廊。新增的五千余米電纜與三臺配電柜,如同智慧神經,將原有燈具納入智能總控系統。通過節能、平日、夜游等模式的智能切換,實現亮度動態調節,用科技力量完美支撐起詩意夜色。
一個集文化傳承、科技互動、生態保護于一體的魅力濱水空間已然成型,為延慶的夜間經濟注入了全新活力,顯著提升城市夜間品質與吸引力。
長城文化帶三大環境提升工程的圓滿收官,是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協同共進的重要里程碑。從八達嶺腳下沉淀千年的歷史回響,到中關村延慶園中面向未來的創新脈動,再到媯水河畔如夢如幻的光影詩篇,它們以匠心重塑空間,以智慧點亮生活。這條閃耀人文光輝與時代活力的“長城新畫卷”,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邀請世界目光聚焦京北大地,共同見證一場傳統與現代、生態與人文交融共生的華美蝶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