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遼寧頻道
孝媛
夏至一過,遼寧就迎來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段。氣溫升高、濕度增大的氣候環境,容易引發中暑、熱射病、腸道傳染病、蚊蟲叮咬等季節性健康問題,老年人、兒童、孕產婦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加強防護。
6月30日,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召開“時令節氣與健康”(夏季)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多位權威專家講解健康防護、急救避險知識,促進健康服務精準下沉,引導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傳播,讓“知節氣、懂健康、重預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切實守護好全省人民的健康福祉。
防中暑避開四個誤區 “安靜溺水”要警惕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崇巍介紹說,一旦發現有人中暑,首先要讓患者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其次,要讓患者仰臥,解開衣扣,以利于呼吸和散熱,然后用風扇、空調、涼水噴灑或用濕毛巾擦拭全身等方式給患者進行快速降溫。同時,還要及時補水。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崇巍表示,預防中暑還要注意四個誤區:一是“不出汗就不怕熱”,無汗可能是熱射病前兆;二是“喝冰水更解暑”,這樣易引發胃腸痙攣;三是“白天防暑就行”,其實夜間持續高溫更危險;四是“空調26℃最安全”,事實上還應注意濕度不要超過50%。
炎炎夏日,又趕上暑假,涉水活動增多,溺水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崇巍特別提醒,家長帶孩子游泳及戲水時要謹防“安靜溺水”。一旦發現孩子頭部后仰、嘴巴張開等情況,極有可能發生“安靜溺水”,兒童多在20秒內就會沉默下沉。“游泳時,廣大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孩子,可以準備無法輕易撕破的浮力材質的兒童泳具、聲量大于120分貝的電子哨,以及手機防水袋,以便及時通知緊急聯系人。”
預防腸道傳染病需注意五個方面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是細菌性和病毒性腹瀉、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人群普遍易感,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丁洋表示,預防腸道傳染病,一是保持良好的手衛生,養成飯前便后、加工食品前洗手的習慣,使用肥皂水、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沖洗。二是注意食品衛生。確保食物新鮮,避免食用過期或腐敗變質的食品;食品要徹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類、海產品和蛋類食品。飯菜要盡量當日吃完,如果有剩余飯菜要妥善冷藏,并在食用前徹底加熱;生食蔬菜水果時要清洗干凈,還要處理和加工食品的時候,生熟要分開。三是確保飲用水安全。四是保持居室或者環境的衛生,減少蚊蟲以及蟑螂等的孳生。五是如果身邊有腹瀉、嘔吐患者,要注意做好防護,對患者的嘔吐物、糞便等進行消毒處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冬病夏治”可貼敷 中醫妙招防暑熱
“冬病夏治”是指在夏季(尤其是陽氣最旺的三伏天)預防或治療冬季易發作或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過敏性鼻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胃腸疾病等。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白曉紅介紹說,“冬病夏治”的中醫外治方法有貼敷療法、艾灸、拔罐、刮痧、針刺等,可以通過刺激穴位、經絡發揮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除了三伏貼,患者還可以通過適度戶外運動,多攝入姜、羊肉、紅棗等溫性食物,達到健脾溫陽的效果。
白曉紅還推薦了一些簡單易行、居家可操作的中醫預防暑熱的方法。一是飲食養生要清暑濕,護脾胃。適當吃應季瓜果蔬菜,以及健脾利濕的食物,比如赤小豆、薏米、扁豆、山藥、蓮子等食物;切忌過食冰鎮飲料、冰淇淋等;可以巧用代茶飲,比如酸梅湯、綠豆湯等生津止渴解暑開胃。二是按揉一些保健穴位來提神防暑。感覺頭昏胸悶時,可以按壓內關、合谷穴,每穴按揉1-2分鐘,有助于寬胸理氣、醒神開竅;晨起或進入空調房前,按揉鼻翼兩側凹陷處的“迎香穴”幾十次,可以宣通鼻竅,增強抵御外邪的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緩解一些過敏性人群鼻炎的問題;常常按揉“足三里”或者睡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腹有助于健脾和胃化濕。三是在室內擺放薄荷、茉莉花,或用艾葉、石菖蒲煮水,冷卻后拖地,芳香之氣能化濕濁、醒脾胃、愉悅心情,以達到防暑的目的。
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高溫、濕度大、人體水分流失快、情緒易波動等因素,使夏季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教授鮑民表示,高溫環境下,腦卒中與中暑都可能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如果出現臉歪、手垂、說話不清,突發劇烈頭痛,單側身體失控(偏癱、偏身麻木),優先考慮腦卒中;高熱環境下的昏迷或抽搐,尤其高溫環境活動后,皮膚干熱無汗且意識模糊,優先考慮中暑。
鮑民提醒,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和控制危險因素,能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一是足量飲水,要主動、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切勿口渴再喝。老年人對口渴感知下降,家屬需特別督促。
二是科學避暑,保持環境舒適,避免在日曬最強烈時段長時間戶外活動。使用空調、風扇時避免冷風直吹,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定時開窗通風。
三是保證睡眠,注意起居。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早上不用起得太早,中午可以適當休息一會兒,補充睡眠。
四是遵醫囑用藥,切勿自行停藥。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患者,務必堅持規律服藥,定期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及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戶外活動注意預防蚊蟲叮咬
據遼寧省省級公共衛生首席專家,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感染與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孫英偉介紹,根據當前監測結果顯示,目前全省傳染病發病情況總體平穩,報告發病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近期,遼寧省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持續呈下降趨勢,處于較低流行水平。痢疾、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呈現上升趨勢,已進入流行季。
夏季高溫多雨,根據既往監測數據,7月至8月是遼寧省蚊蟲活動高峰期,瘧疾、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蟲媒傳染病傳播風險大大增加。
孫英偉提醒,預防蚊子叮咬要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時建議穿淺色長袖上衣、長褲;可以在暴露皮膚涂抹驅避劑;減少或避免在黃昏和夜晚蚊蟲活動高峰期到戶外活動。同時,要及時清理家中及周邊積水、角落的垃圾等,以清除蚊蟲的孳生地。
對于蜱蟲叮咬,孫英偉建議大家戶外活動時要穿淺色的長衣長褲,扎緊領口、袖口和褲腿,不要穿涼鞋。活動結束回家后要及時檢查身上有無蜱蟲。
一旦發現被蜱蟲叮咬,應及時就醫,自行處置時切勿用手捏碎、擠壓蜱蟲,也不要用煙頭燙、酒精涂等方式刺激蜱蟲。此外,蜱蟲還容易在寵物和家畜身上附著吸血,要及時查看動物身上有無蜱蟲附著,發現蜱蟲時可用含菊酯類的殺蟲劑進行殺滅。
蜱蟲可以傳播萊姆病、森林腦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多種傳染病,如果在被蜱蟲叮咬后出現發熱、乏力、頭疼、肌肉酸痛等癥狀,應盡快就醫,并主動告訴醫生蜱蟲叮咬史。一旦家中不幸有人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家屬在照顧病人時也要做好個人防護,防止被病人體液感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