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們要的從來都不是什么特殊優待,而是學校那一點點作為教育者最基本的同理心與實干精神。但某些學校的騷操作真的是令人瞠目結舌啊。
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個常識:高溫的夏季,如果不能保證給身體降溫的話,有可能會中暑,甚至可能會得熱射病,而這是會危及生命的事!而連續的高溫無法入睡,更是會對人的大腦和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的。
而最近幾天,東北地區持續高溫。熱到什么程度呢?哈爾濱一高校的大學生告訴媒體記者說,他們感覺體感溫度有三十七八度,“一動就出汗,不動也出汗,晚上也睡不著”。而由于宿舍通風條件較差,宿舍內沒有空調,夏天會比較悶熱,再加上宿舍一到晚上十一點就斷電了,晚上根本無法使用風扇,就更睡不著了。同學們只好紛紛選擇在樓道打地鋪、甚至有同學在地下車庫搭帳篷。
而有很多同學熱得受不了,就選擇在附近的酒店去住。有學生就表示,他們也想過這個辦法,但周圍大學比較多,酒店都已經全部被訂滿了!“我們隔壁宿舍全空了搬去酒店了”!4公里外的酒店又很貴,價格達到了300元。
目前,雖然同學們已經和宿管、輔導員、校領導反應了這一情況,但他們的建議是,學生們可以使用冰塊降溫嘛!6月26日,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致電哈爾濱一高校,該高校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是近年來最熱的一年,他是哈爾濱本地人,都很少見這么熱的天氣。他建議同學們換夏涼被、使用電池型電風扇。至于是否會安裝空調以及何時安裝空調事宜,工作人員表示,“要看學校的計劃和安排”。學生宿舍裝空調是一件重大的事,目前還沒接到相關通知。
而面對學生們的遭遇,一些高校沒見到他們有什么實際有效的行動,只是派出了他們的老師對學生開始了“苦口婆心”的“開導”。
有學生爆料,一些老師面對學生關于安裝空調的提問的時候,他們說:“我覺得正常懂點氣候知識的人,在討論哈爾濱熱,這就不合理,很可笑。跟大家說實話,因為學校的軍工、國防特色,核心地位,所以會有境外勢力和其余勢力,以一些天氣、氣候等事情,抹黑學校,特別是國防七子幾所高校因為跟國防貢獻有關,而且被美國拉到出國黑名單后,就出現了很多不堅定的人群,但是大家都有判斷力,這種言論一笑而過就好。”
“東北三省的高校幾乎都是沒有空調的!就像南方沒有供暖一樣!”
而被問道,“為什么留學生有空調但自己學生就沒有空調”的時候,一個老師回答說:“考慮留學生歐洲白種人體質和咱們不同,他們耐冷不耐熱。”
而面對輿論,某高校更是給學校的各級領導發通知說:“部分同學在網上的言論會被有心之人利用,干擾正常招生秩序。請各位領導、輔導員,及時深入學生實驗室,關心疏導學生,提醒學生勿在網絡平臺跟風帶節奏,警惕不實信息被利用;同時各學院進行線上聯動引導,發動學生骨干在招生群、論壇等平臺主動發聲,傳遞積極正面的態度,對沖負面輿情。發現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研工部。”
而網上還有一些人,更是怒懟現如今的大學生都太矯情!“有腦子的自己看天氣,就熱5天,除此之外晚上最低溫度沒有超過22度的,這話題能炒熱不是別有用心是什么?”“開門開窗,晚上放個涼毛巾,熱個五天就過去了!為了這五天還要給你們安個空調?你們也太牛逼了吧!”……
說實話,看到這些學校領導和網絡杠精的反應,我不知道他們說那些話的時候是在樓道里搭著帳篷蓋著涼毛巾呢,還是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家床上吹著空調呢?
如果他們是吹著空調說著那樣的話的話,我只想到一個典故叫“何不食肉糜”。
而如果他們也是躺在樓道里搭著的帳篷里的話,那我還是蠻心疼的,因為,很明顯,他們都已經被熱的神志不清精神錯亂了啊!
這件事最精神錯亂的圖景就是:本來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避暑和孩子們因此而產生的難受和焦慮的問題,結果一些人卻為自己的懶惰、冷漠、無能、不作為和偏見各種找理由推脫甩鍋。
面對酷熱悶熱學生們被迫夜宿車庫或樓道的無妄之災,孩子們,或者說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不需要明白什么“今年是最近幾年最熱的一年”這樣的垃圾信息,大家最關心的是,在這個最熱的一年,學校你有沒有什么應急之策?
比如,宿舍斷電時間可否適當調整,甚至不再斷電,讓電風扇可以正常運轉。比如,學校可否主動購置一些空調扇、冰塊等,應急降溫,或者領導老師們陪著學生們一起同甘共苦,而不是只提建議不見行動。
孩子們又不是不通情理,如果大家能看到學校是在真誠的聽取學生聲音,是在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是有所作為的,那學生們肯定也能理解學校的不容易。
但誰能想到,真誠是一點沒有,帽子倒是一大堆啊!
一個最簡單的宿舍降溫的民生問題,竟然能被一些學校領導解釋成是邪惡勢力的立場問題。教師竟將學生合理訴求曲解為“境外勢力抹黑”,聲稱“討論哈爾濱熱很可笑”,甚至以“歐洲人體質差異”為由,合理化留學生宿舍的空調特權。還說學生的言論影響招生……
現如今,有一種非常令人毛骨悚然的現象就是,一旦發生什么事,明明是非常正常的訴求,也會被某些人掛鉤到境外勢力上去。這個現象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他們壓根兒就不想和你討論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用一種權力的猜忌和傲慢來碾碎一件事情的正常討論。
而一句"留學生歐洲白種人體質不同,他們耐冷不耐熱",這種雙標的臺詞更是暴露了某些人骨子里的低賤媚態:將留學生待遇作為“國際化指標”,卻在本土學生權益上錙銖必較。這種雙標邏輯的潛臺詞是:留學生的舒適度關乎"國際形象";而本國學生的忍耐力則是一種"優良傳統";國際友人的舒適權是要高于國內學生的生存權的。在他們看來,資源分配的天平上,有些人的苦難好像"更值錢"。
可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不就是要讓下一代不必重復上一代人那些沒有意義的苦難嗎?苦難不值得被歌頌,能夠避免的苦難更不應該被神圣化。
可一些人,卻總喜歡將最基本生存需求污名化為"矯情"!他們總喜歡用過去的苦難合理化今天的落后;用他自身的忍耐要求后輩們進行沉默!
而他們之所以那么喜歡苦難,是因為這群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骨子里害怕進步的環境會襯托出他們之前遭遇的無意義。所以他們需要用落后的牢籠鎖住其他人企圖變得正常的需求。
而這種扭曲的心態,恰恰可以被某些學校的領導拿來去綁架學生。
可是啊,現在的學生根本不吃這套老掉牙的道德綁架了!
可面對輿論,某些高校的第一反應不是去給宿舍降溫,而是要發動學生骨干去"對沖負面輿情"!
他們把學生當成了需要管控的輿論對象,而不是需要關懷的服務主體!這種本末倒置的"解決方式",赤裸裸地暴露了他們官本位的傲慢本質——他們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想方設法的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和"暴露問題的聲音"!
本校學生最正常最合理的訴求,在學校領導那里竟然等同于“干擾招生”。可是,難道,真正干擾招生的,真正讓一個學校的公信力受損的,不正是這種危機公關優先于解決問題的官僚思維嗎?
作為一個學校,你口口聲聲強調"裝空調是重大決策",那為什么,領導老師辦公室可以裝上空調,而作為學校的主體——學生,他們的宿舍為何卻被排除在"重大"之外?
在學校的招生宣傳展示中,大家往往都能看到的是一些豪華的外部設施。可是,為什么作為學校的主體——學生,他們的真實生存環境卻總是被隱藏的呢?
而那些宣稱“東北高校不需要空調”的教師,他們好像是在選擇性的忽視:同為國防七子的哈工大,早在2023年就完成宿舍空調全覆蓋,通過改造變電所、敷設電纜等工程,徹底解決電路負荷問題;大連理工大學2024年啟動空調安裝工程,分批為學生公寓配備近萬臺設備。這些成功案例證明,不是東北太冷裝不了空調,而是某些人的心太冷裝不下責任!
如果一所大學,你的基礎設施是無法保障學生的基本生存的,而你連最起碼的真誠也做不到,那么,你無論發動多少的學生骨干去對沖負面影響,去做多好看的招生簡章,在信息如此透明的時代,大家還會相信你嗎?
學生們要的從來都不是什么特殊優待,而是學校那一點點作為教育者最基本的同理心與實干精神。比如,在安裝空調這件事上,學校第一,可以立即行動,開放空調區域、延長供電、發放風扇和冰塊,老師與學生共患難;
第二,制定空調安裝時間表,并接受大眾的監督;
第三,統一住宿標準,留學生也不例外;
第四,傾聽學生的意見,而不是壓制。
現如今,空調并不是一個奢侈品,而是保障學生生存權、尊嚴權和學習權的基礎設施,而這個基礎設施可以檢測出一個學校到底有沒有良心!而不知道一些學校到底能不能明白:一個學校真正的招生簡章,你是沒有必要去弄什么宏大敘事的,只需要你有一點點最最基本的人性就夠了啊。
本期推薦書籍:《大學有問題》——熊丙奇
本期推薦紀錄片:《西南聯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