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補課現(xiàn)象是社會關(guān)注的焦點話題。這不,就有一名學生打電話到教育局投訴自己學校存在補課的情況,由此引發(fā)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對話和一系列網(wǎng)絡(luò)熱議。
學生撥通教育局的電話后,向工作人員詳細地訴說了學校在正常教學時間之外組織補課的事情。工作人員在電話那頭,看似認真負責地表示:“已經(jīng)問過你們校長了,補課是自愿的,你可以不去。”工作人員的這番話,似乎是在傳遞學校的補課安排是基于學生自主意愿的,并非強制行為。然而,學生顯然對這個答復(fù)并不滿意,他緊接著追問道:“那么多人舉報,你們怎么不管?”學生的這個問題一針見血,反映出可能有不少同學對學校的補課行為存在意見,而教育局的不作為讓大家感到失望。
面對學生的質(zhì)疑,工作人員沒有正面回應(yīng),反而反問道:“你想表達什么意思?”這一反問,讓學生有些摸不著頭腦,也讓對話的氛圍變得有些緊張。隨后,工作人員又突然轉(zhuǎn)換話題,問道:“你幾年級了?”學生如實回答:“初三。”初三,這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學習階段,面臨著中考的巨大壓力,學生和家長都如臨大敵。
可誰也沒想到,工作人員接下來提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要求:“你背一篇英語課文給我聽聽。”這一要求與投訴學校補課的事情看似毫無關(guān)聯(lián),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生無奈地說:“我不會。”工作人員繼續(xù)追問:“你平時上課都做什么?”學生坦誠地回答:“我都在睡覺。”聽到學生這樣的回答,工作人員加重語氣說道:“你不要去補課了。”
這段對話被曝光到網(wǎng)絡(luò)上后,引起了網(wǎng)友們激烈討論。有網(wǎng)友表示:“這個學生以后又會要求大家的養(yǎng)老金一樣多!自己不想學,還不讓別人學,這是什么人啊?”從這些網(wǎng)友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該學生的投訴行為是出于自身的懶惰和自私,只考慮到自己不想學習,卻沒有考慮到其他同學想要通過補課提升成績的需求。這種行為在他們眼中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表現(xiàn),是對公平競爭的破壞。
然而,也有網(wǎng)友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指出:“這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沒有履行好自身的監(jiān)督和管理職責。”教育局作為教育領(lǐng)域的監(jiān)管部門,有責任和義務(wù)對學校的教學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監(jiān)督。在學生提出投訴后,工作人員沒有深入調(diào)查學校補課是否存在違規(guī)行為,而是采取了一種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這顯然違背了其工作職責。
學校在節(jié)假日組織自愿補課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尤其是對于初三、高三的學生來說。初三和高三是學生人生中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在這個關(guān)鍵時期再努力一把,就有可能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為未來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正所謂“辛苦一陣子,幸福一輩子”,短暫的辛苦付出,換來的可能是一生的幸福。
學校組織補課,絕不是為了那點補課費。學校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zhì),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通過補課,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學校的老師們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為學生補課,也是出于對學生的關(guān)愛和責任。
再看看這位投訴的同學,他自己成績差,還不讓別人多學習,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不想去補課,又害怕被父母罵。如果大家都不上課,他就可以安心地玩耍了。
其實,這位同學完全沒有必要進行投訴。他可以直接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不喜歡讀書,不想上學。這樣一來,大家都好,他不用吃學習的苦,其他同學也不用被他的投訴行為所影響。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吃不了學習的苦,那就只能吃生活的苦。當這位同學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受到挫折和打擊時,他才會深刻地意識到學習是一件簡單、幸福的事情。而對于這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雖然他在處理學生投訴的過程中可能沒有很好地履行工作職責,但很有擔當,值得稱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