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在6月25日被北約秘書長呂特叫了“爸爸”,第二天,一款印有特朗普頭像和“爸爸”字樣的T恤,就在架特朗普官方籌款網站隆重上線了。
目前,這件“爸爸衫”處于公開售賣狀態,有橙紅色和藍色兩款,售價為27美元。
被叫“爸爸”已經成為特朗普2.0時期最為滿意的事件,“特朗普贏學”的巔峰狀態。
26日,特朗普通過“特朗普全國委員會聯合籌款委員會”的信息寫道,“當拜登擔任總統時,我們在世界舞臺上被嘲笑,全世界都敢爬到我們頭上!不過現在,請感謝你們最喜歡的總統,美國再次受到尊重!剛才,北約秘書長呂特在世界舞臺上稱我為‘爸爸’。這多好啊!”
這個轟動世界的“爸爸梗”說起來多少有點牽強附會。當時,在和北約秘書長呂特的交談中,特朗普形容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像孩子在學校里打架,呂特則將特朗普比作介入校園斗毆的“爸爸”。
但是,令呂特感到尷尬的是,在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公然宣稱,呂特喜歡自己,“他非常深情地說,‘爸爸,你是我的爸爸’。”
英國太陽報報道這一消息的標題就是“誰是你爸爸”!
在特朗普返回美國后,白宮官方X賬號立即發布回顧特朗普此次北約之行的視頻,視頻配樂是美國男歌手亞瑟小子于2010年發布的歌曲《爸爸回家了》。
28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稱,“偉大而強大的伊朗人民向世界證明,以色列政權除了向‘爸爸’求助以避免被我們的導彈夷為平地外別無選擇,我們絕不會容忍威脅和侮辱?!?/p>
在輿論的推波助瀾下,“爸爸?!币呀浹杆賯鞅槿?。它讓歐洲在世界舞臺上空前尷尬,威信掃地。
特朗普對這次北約峰會相當滿意,他真的有了歐洲孩子們被他這個美爹管教乖順了的滿足感。
在峰會上,特朗普受到了荷蘭王室的盛情招待,還留宿在荷蘭豪斯登堡宮,成為首位留宿該宮的美國總統。
簡短的會議議程,讓特朗普不至于感覺冗長,免得坐疼了屁股。簡短的聯合聲明,卻通過了最關鍵的條款:北約各成員國將在2035年前將年度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
更重要的是,呂特代表整個西方世界說出了一個真相:美國就是他們共同的爹,美國爸爸打個噴嚏,西方世界就要抖三抖。
如果要評選“誰最像美國的親生兒子”,那么以色列必然高票當選。盡管世界輿論對這兩個國家到底誰是爸爸還有爭議,但按照國家大小來看,美國是毫無爭議的“長輩”。
從1948年建國開始,以色列幾乎就是美國手把手扶起來的。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RS)的統計,截至1946至2023財年,美國對以色列的總援助(不含通脹調整)約為 1586.7億美元。加沙沖突升級后的一年時間里,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就達到了179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一句話總結:以色列打仗,美國出錢。
從2023年到2025年,美國在聯合國至少六次動用否決權,否決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譴責、?;鸷粲鹾腿说勒{查。
2024年,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美國立即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多名工作人員實施了制裁。
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的稱呼是親昵到肉麻的“比比”,還在社交平臺發文要求“拯救比比”,矛頭直指以色列司法系統對這位總理的貪腐審判。這像極了老爹給闖禍兒子撐腰——“誰敢動我家孩子?”
除了以色列,歐洲對美國也是“孝子式追隨”:經濟上聽話,政治上唯命是從。
曾經的歐盟,還幻想過有那么一點“獨立人格”。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時常念叨“戰略自主”、“歐洲意識”。
但是,在現實面前,尤其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后,這些詞都成了笑話。隨著美國下場調度,歐盟迅速變臉。
德國2024年援烏預算高達80億歐元,比本國教育預算還多。法國也調派武器、派出軍事教官,參與訓練烏軍。
歐洲的“戰略自主”早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在白宮的電話、五角大樓的催促下,歐洲不得不跟著美國的指揮棒,含淚出血。
在經濟上,歐洲同樣沒有自主權,只能對美國惟命是從。2024年,《芯片與科學法案》明確規定:接受美國補貼的企業不得在中國發展。荷蘭ASML立刻響應,暫停對華光刻設備出口,哪怕這意味著自損30%的訂單。
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讓歐洲企業去美國建廠。于是大眾、奔馳、寶馬在美國的壓力下,紛紛宣布在美國建新能源工廠。結果就是歐洲工業空心化,美國制造業復興。誰才是爸爸?一眼就能明白。
美國在亞洲也有幾個乖兒子,例如日本、韓國、菲律賓等。
截至2024年,駐日美軍擁有多達25個基地,駐日軍隊總人數達5萬人。駐日基地帶來的噪音污染、土地使用權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長期困擾著當地民眾,引發諸多抗議。
韓國也是一樣。駐韓美軍基地數量約有 30個左右,人數大約為2.8萬人。截至2024年,韓國每年為駐韓美軍基地支付的金額約為13億美元。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對美國的諂媚,則像極了“好大兒”。尹錫悅在白宮國宴上演唱美國老歌《美國派》,讓全世界看到了“乖兒子”的丑態。
呂特的一句“爸爸”,說出了西方世界幾代政治人物不敢公開承認的現實——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諸多方面,美國都是西方世界的“爸爸”。
然而,在特朗普上任之后,當美國實行美國優先、戰略收縮的時刻,“兒子們”位置還能坐得穩嗎?呂特的小心翼翼和極盡諂媚,是不是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也許歷史的教訓早已說明,“爸爸”越狂妄,“兒子”越難當。這些西方國家真該好好反思下一步怎么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