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盟官網消息,7月8日至11日,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
來自30多個國家的外長與政府官員將參會,聚焦地區一體化、關稅挑戰以及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
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東亞合作年度系列外長會,包括中國—東盟外長會、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和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將出席系列會議,由此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訪問亞洲的美國最高層級外交官。
美方有意借此訪重申對所謂印太地區的堅定承諾,并緩解地區伙伴對“特朗普2.0”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憂慮,從而加強美國與東盟的關系。
然而,隨著“對等關稅”大限將至,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亞洲多國再下重手,為魯比奧首次亞洲之行投下陰影,也對美國與東盟關系前景帶來挑戰。
4天連開24場會議
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是東盟年度重要活動,旨在討論全球和地區緊迫問題,促進地區合作,推進東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議程。
今年由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主辦,主題為“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將有35個國家的外長和政府官員出席,參會代表預計將達1500人。
會期四天,但安排緊湊,將密集舉行24場部長級會議。包括第58屆東盟外長會、第26屆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第15屆東亞峰會外長會、第32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東亞國家合作促進巴勒斯坦發展的部長級會議,等等。
聚焦哪些議題?
馬來西亞外交部秘書長阿姆蘭日前在吹風會上介紹了今年系列外長會的重點議程和潛在成果。
首先,將落實今年5月第46屆東盟峰會作出的決定,并為10月召開第47屆峰會做好準備。
5月舉行的東盟峰會通過了《東盟共同體愿景2045》并發表“吉隆坡宣言”,為東盟未來20年發展提供指導性意見和規劃。
外界認為,東盟外長將就如何落實《東盟共同體愿景2045》以及相關合作戰略進行深入討論,以推動這些戰略落地生根。
此外,外長會將繼續審議東帝汶加入東盟的程序與步驟,為今年10月峰會正式接納東帝汶作為東盟第11個成員國鋪平道路。
其次,將加強東盟與對話伙伴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再次,《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將接納新締約方。
阿姆蘭說,馬來西亞預計將宣布兩個新國家加入該條約,一個來自非洲大陸,另一個來自南美洲。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是東盟創始成員國在1976年簽署的一項基礎性政治文件,旨在促進地區和平、友好與合作,強調不干涉內政、和平解決爭端等原則。目前條約已有55個締約方,中國是第一個“入約”大國。
阿姆蘭透露,會議預計將通過五項重要成果文件。
輿論認為,此次東盟系列外長會是在全球不確定性和地區挑戰加劇的背景下舉行的。
全球層面,在“對等關稅”暫停期到期之際,美國更新關稅政策,“劍指”多個亞洲國家,再度攪動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尤其是對依賴出口的東南亞經濟體構成風險。
地區層面,泰國與柬埔寨發生領土爭端,引發泰國政局動蕩;緬甸危機持續至今,依然未解,近日又爆發激戰,加劇緊張局勢。
面對多重挑戰,推動東盟改革、增強經濟韌性、加強地區合作、應對美國關稅威脅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將成為今年系列外長會的主要議題。
魯比奧的艱巨任務
在本次東盟系列外長會上,有一位參會者引發各方關注,他就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魯比奧預計將展開為期5天的亞洲之行(資料圖)
據美國國務院官網消息,魯比奧定于7月8日啟程前往吉隆坡,展開為期5天的亞洲之行。期間,魯比奧將參加東盟—美國外長會、東亞峰會外長會以及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他還計劃與馬來西亞領導人和政府高層會面。
這是魯比奧就任國務卿以來首次出訪亞洲,他也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訪問亞洲的美國最高級別外交官。
美國國務院稱,此行重點將重申美國致力于推進自由、開放和安全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承諾。
一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重申對東亞、東盟和印太地區的承諾將是國務卿談及的首要議題,他將傳遞一個關鍵信號:美國將把對這一地區的承諾視為優先事項,這關乎美國利益。
這名美國官員還透露,魯比奧準備討論貿易與安全問題,包括重申平衡美國貿易關系的必要性。
輿論認為,東盟國家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深感憂慮,并質疑“美國優先”政策將破壞美國對該地區的承諾、影響雙方外交和經濟合作。魯比奧此行或旨在安撫地區盟伴、鞏固彼此關系,但特朗普的最新關稅動作無疑會使這項任務變得更加艱巨。
就在美國務院7日官宣出訪消息數小時后,特朗普宣布將從8月1日起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其中包括6個東盟國家(東道主馬來西亞也未能幸免),以及東盟伙伴國日本和韓國。
目前,在東盟國家中,特朗普僅宣布與越南達成協議。
還有分析指出,魯比奧曾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聽證會上就東盟政策作出理性闡釋,包括強調務實立場、支持多邊主義、保持靈活性、不強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等。魯比奧是否有能力有效重塑美國與東盟關系,或許會在這次亞洲之行中得到驗證。
外界認為,魯比奧作為國務卿首訪亞洲體現了華盛頓在數月聚焦俄烏沖突和中東局勢之后開始重新關注印太地區和亞洲政策。上周,魯比奧召集日澳印三國外長舉行了今年第二輪四方安全對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魯比奧上任以來,尚未訪問美國在亞洲的兩個重要盟友日本和韓國。魯比奧原擬借此次出席東盟系列外長會之機先行訪問日韓,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由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而魯比奧兼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負責推動加沙停火和釋放人質事宜,需要出席美以領導人會晤,因此分身乏術,最后只得取消訪問計劃。
對此,南加州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格羅斯曼指出,特朗普政府在美國需要與重要盟友加強關系的時刻,尤其是在貿易關稅爭議不斷的背景下,卻選擇對日韓放任不管,無疑不利于協調與密切盟友關系。
事實上,在特朗普最新下達的關稅“通牒”中,日韓可謂首當其沖。針對日本的“對等關稅”更是被上調1個百分點達到25%,給到十足壓力。
雙多邊會晤是看點
除了美方出席受關注,一系列潛在的雙多邊會晤也是看點。
比如,中美外長、俄美外長、中日韓外長會晤等。
有消息稱,魯比奧在吉隆坡停留期間,將與中俄外長會面。
圖為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如果屬實,這將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美“一號”外交官首次會面,也將是俄美外長繼2月沙特利雅得會談后再次會晤。
本次東盟系列外長會也有望為中日韓外長接觸提供契機,促成韓國政府更迭后三國外長首次會晤,以及今年以來三國外長第二次會面,為今年將召開的第十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作者:解放日報 廖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