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次國足東亞杯名單一出來,網絡上倒是挺熱鬧的。有人說王大雷沒進三門有點可惜,有人又盯著蔣光太落選琢磨。但我第一反應,還真不覺得有多大“冤情。這屆東亞杯,和以往比,重點其實壓根兒不在“搶成績上,而是一次階段性梳理和試驗,更多是給年輕人和邊緣人機會。
這支隊伍說到底,核心任務不是要在韓國、日本、香港身上拿多少分,更多是看久爾杰維奇這套班底,能不能把U20那點子精氣神帶到成年隊。你看名單,王大雷、蔣光太這些“老江湖沒進,反倒是王鈺棟、于金永、張玉寧、蒯紀聞這些“半新不舊的球員在列。這其實已經把態度講得很明白了——別指望靠幾個大牌老將撐門面,還是得看新一茬怎么折騰出來點新花樣。
有球迷說于金永在俱樂部都打不上,怎么能進國家隊?說句實話,這種現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足球這幾年,選人邏輯里總有點“試試再說的意味。很多人覺得該選一線隊主力,按表現說話,實際上你要真照這么苛刻篩,能剩下幾個?有些位置是真沒人,守門員、后衛線都是硬傷。于金永進來,可能真是教練組在青訓、潛力、訓練態度上看了什么“內部指標,外人一時半會也看不全。
再說王大雷,他落選其實也沒什么好爭的。年紀擺在那兒,而且這兩年狀態起伏大,你要說他還能撐幾年國家隊主力,恐怕他自己都未必那么有信心。門將這個位置,真要更新換代,誰都得服老。
后防線上蔣光太沒進,有人驚訝,我倒覺得這本來就是一次“換人實驗。蔣圣龍、朱辰杰成了申花雙中衛,魏震、吾米提江、吳少聰、高準翼、汪士欽這些名字,你放在亞洲范圍里都算不上頂級,但這就是國足現實。你想找個全能型、出球穩、對抗也不吃虧的中衛?亞洲能有幾個?試試新組合,說不定真能碰出來點新化學反應。
前場說實話,沒啥新鮮感。蒯紀聞、劉誠宇、王鈺棟這仨“國青三劍客,算是這屆名單的最大亮點。說白了,國足現階段最大的突破口,還是得靠一茬又一茬年輕人拼出來。韋世豪、王子銘、張玉寧、陶強龍這些老熟人,基本屬于“磨合陣容的角色。歸化球員賽爾基尼奧能進,侯永永、奧斯卡還靠不了,這條線肯定還會反復拉扯下去。
從這份名單看,久爾杰維奇的邏輯其實挺清楚——不再迷信“老資格,也不怕用生面孔。但我始終覺得,光靠一份名單,并不能解決中國足球的根子問題。你說體系重要,沒錯,可這體系得有人用心走下去,不能一屆一變。你說選人重要,也對,可有多少年輕人能真正頂上來,不還是得看青訓、聯賽環境、教練組的耐心?
東亞杯7月7號首戰韓國,緊接著打日本、香港,說實話,這種級別的比賽,國足贏不贏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場上到底能不能看到點新東西。要是又是老樣子,踢得保守、縮手縮腳,哪怕贏場球也沒啥意思。要是年輕人能拼一拼,哪怕輸了,也算沒白去。
最后還是那句話,中國足球不是靠一兩個人、一次名單、一場比賽就能改命。青訓、聯賽、用人、教練組搭配,這些事兒,得一步一步做扎實。國足這次東亞杯,成敗別太當回事,關鍵是能不能摸索出點“靠譜的路數,別總是換個主教練就推倒重來。說到底,足球這東西,沒什么捷徑,還是得靠人,靠體系,靠日復一日的琢磨和堅持。別指望一夜翻身,也別因為一份名單就太悲觀。
這才是中國足球眼下最該認清的老實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