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印度外長蘇杰生在2025年6月22日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拋出了一番赤裸裸的警告:鄰國們要么乖乖合作,要么付出沉重代價。他聲稱,印度不會容忍“一帆風順”的幻想,每個國家必須清醒認識到,搭上印度的快車才有甜頭,否則后果自負。這番狂言一出,南亞頓時炸開了鍋。但就在幾天前,2025年6月19日,中國、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三方在云南昆明悄然啟動了一項機制化合作,這可不是小打小鬧——它瞄準經濟民生,要把南亞從傳統對抗的泥潭里拉出來。難怪莫迪政府坐不住了,印度外交的焦慮,在這一刻暴露無遺。
中孟巴三邊機制的開局,就像一劑強心針,直接挑戰了南亞的陳年舊病。2025年6月19日,這場副外長級會晤在昆明敲定了核心原則:睦鄰友好、平等互信、開放包容、共謀發展、合作共贏。聽起來挺官方?但背后是實打實的行動。三國成立工作組,聚焦經濟與民生,產業、貿易、海洋、水資源、氣候變化、農業、人力資源這些領域全包了,連智庫、衛生、教育、文化和青年交流都不落下。孟加拉國是巴基斯坦之外中國在南亞的第二大投資對象,巴基斯坦更是投資榜首,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項目中各顯神通。現在,三方聯手,優勢互補,不再搞傳統援助的老套路,反而向斯里蘭卡、尼泊爾敞開大門——這種開放姿態,讓南亞國家第一次看到“以發展促安全”的真圖景。
印度外長蘇杰生(資料圖)
南亞和印度洋地區,表面上合作組織不少,但骨子里卻是一盤散沙。全球大變局下,這里成了大國博弈的棋盤,經濟協調嚴重缺失。一些區域組織光有地緣政治野心,卻解決不了民生困境。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破局者,它催生了中國—南亞合作論壇、減貧與發展論壇等機制,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就是明證。但印度呢?蘇杰生嘴上說著“構建共同利益”,行動卻露了餡。他點名巴基斯坦有“內在敵意”,還翻出2008年孟買恐襲的陳年舊賬,聲稱印度已不再忍氣吞聲——2016年、2019年和2025年5月的“朱砂行動”就是新常態的宣誓。這種以鄰為壑的邏輯,只能加劇區域分裂,把伙伴逼成對手。
印度對中國的敵意,更顯出其戰略失衡。蘇杰生放話,印度必須“站出來”對抗中國,他自認過去忽視邊境基礎設施是荒謬錯誤,如今修好了路橋,就能在實控線附近硬碰硬。可這種“零和游戲”思維,恰恰暴露了印度的焦慮。中國副外長孫衛東在2025年早些時候的中國—南亞合作論壇上,就點明方向:亞洲要奉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價值觀,打造“五大家園”。王毅更在蘇杰生發言后一天——2025年6月23日——會見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時,強調龍象共舞才能共贏,中印互為機遇而非威脅。中國呼吁對話協商,印度卻揮舞大棒,反差之大,讓南亞小國們不得不掂量:跟誰走才靠譜。
印度外長蘇杰生(資料圖)
蘇杰生還試圖美化印度的外交,說政權更迭不影響關系,拿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當例子。可談到尼泊爾時,他承認印度常“卷入內政”,抱怨“不能一帆風順”。這話聽著體面,實則透出霸凌底色。尼泊爾等小國被卷入大國旋渦,印度卻怪他們不“配合”。相比之下,中孟巴機制不玩脅迫,只談共贏。它吸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治理經驗,引入資金、技術和知識,幫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補短板——巴基斯坦的工業基礎弱,孟加拉國民生缺口大,三方合作直接催化經濟活力。這種模式,比印度“付出代價”的恐嚇高明太多。
區域格局正在洗牌,印度的強硬終將適得其反。蘇杰生大談印度要在“多極世界”搶位子,可莫迪政府的外交,卻陷入對抗的死循環。中國這邊,通過中孟巴機制,為南亞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它用非對抗議程,解決安全困境,比如水資源共享和氣候變化應對,直接惠及草根民眾。印度若不調整姿態,只會孤立自己。畢竟,南亞國家不是棋盤上的棋子,他們有選擇權。
莫迪(資料圖)
南亞的未來,不該是“要么合作,要么代價”的二元選擇。中孟巴三邊合作剛剛起步,但它撕開了區域發展的新口子——務實、開放、包容。印度若真想當“領導者”,就該學學中國的智慧:放下大棒,拿起合作的鑰匙。否則,狂言再多,也擋不住人心所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