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在話,這年頭,NBA球員流轉得比地鐵換乘還快。但本-西蒙斯這一路走來,真挺讓人唏噓。猛龍有意用老將底薪去簽他,快船這邊干脆連談都不談續約。西蒙斯刪照片、取關快船社媒,多少帶點情緒在里面。你說,這是球員自尊心作祟?還是職業生涯已經走到拐點?反正這事,我覺得沒那么簡單。
背景:曾經的“狀元哥,怎么混成底薪球員?
先把基本面擺一擺。西蒙斯,2016年狀元,剛進聯盟那幾年,橫沖直撞,三次全明星,兩個最佳防守一陣,還有一回搶斷王。你說他菜,那是現在。可當年76人靠他打東部半決賽,誰敢說不是全明星級別的拼法?
但傷病這東西,沒人能躲。他背部一出問題,整個2021-22賽季一場沒打,后來又鬧那出“拒訓風波,直接被送去了籃網。三年90場球,還拿走1.25億美元工資,場外的故事甚至比場上還多。2025年籃網買斷了他,轉頭快船撿了個底薪合同。可到了快船,還是打打停停,18場常規賽,場均16分鐘出頭,數據真不敢恭維——2.9分、3.8籃板、3.1助攻。到了季后賽更離譜,場均8分鐘出頭,得分就快掉到個位數以下了。說白了,就是“可有可無。
觀察重點:到底是體系不接納人,還是人融不進體系?
這事我思考挺久。西蒙斯這種類型的球員,放在十年前,可能還能混個“全能球星的名頭。現在聯盟講究空間和投射,你只會傳球防守,不敢投籃,位置就越來越尷尬。快船這兩年,陣容深度足夠,鋒線多、后衛也多。西蒙斯既不是主攻點,也不是純藍領,你讓他長時間在場上,進攻端就變成“站樁。季后賽強度一上來,他的弱點暴露得更徹底。說難聽點,球隊有他和沒他,差別不是很大。
但換個角度說,這也是體系的鍋。現在的NBA,控衛、鋒線都要拉開空間,人人都得有“自投自搶的能力。西蒙斯這類全能型、防守型的球員,反倒變成“時代的棄兒。你要說他一點用都沒有,也不至于——身高臂展、閱讀比賽、推進反擊、頂防對方箭頭,這些他都還行。就看你會不會用他、敢不敢給他空間。
猛龍的算盤:底薪撿漏,還是重塑體系?
猛龍為啥愿意底薪撿他?這事我也琢磨過。首先,猛龍現在重建期,陣容年輕,缺個能控場的老隊友。西蒙斯雖然“名聲在外,但情緒管控、場上視野這些東西,給年輕人做個榜樣還是說得過去的。再一個,底薪合同,風險極小。成了,撿個便宜;不成,隨時可以說再見。
但猛龍能不能把他用活?我不太樂觀。現在的NBA,除非你有勇士、凱爾特人這種體系,能把非投射型球員藏起來,否則一個不敢投籃的控衛,遲早要被對手針對。特別是猛龍這種“缺天賦、靠體系的隊伍,真要把希望寄托在西蒙斯身上,恐怕還是那句話——“救急可以,指望不成。
說到底,沒誰對誰錯,只是時代在變
說到底,這事也不全賴誰。快船留不住西蒙斯,是因為他們需要即戰力、需要空間。猛龍愿意試試,是因為他們有容錯空間。西蒙斯自己也有責任,傷病影響心態,打法沒升級,職業生涯就容易被邊緣化。NBA這風向變得太快,你不主動求變,哪怕當過狀元,照樣混成底薪流浪漢。
有些球迷覺得他“浪費天賦,也有人覺得他“被體系拋棄。我始終覺得——球員、球隊、環境,三者缺一不可。換個體系、換個教練,說不定還能煥發第二春。但要真想回到全明星水準,難了。
體系話題的落腳點:別把一切怪在個人頭上
最后說句老實話,現在NBA的體系變革,對這種“非典型球星確實挺無情的。職業體育就是這樣,潮水來了,能頂住的就能留下,頂不住的只能靠一口氣茍著。西蒙斯這路,既有個人原因,更是大環境的縮影。底薪也好,換隊也罷,想長久立足,終歸還是得適應大勢。
所以啊,別光盯著西蒙斯的短板看笑話。往大了說,這就是職業體育的現實——“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世界變太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