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簡稱“東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暨東江水供港60周年。為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讓香港青年領悟“飲水思源”精神,6月25日至27日,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簡稱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組織開展了“東江水源考察之旅”,近600名香港基層中學師生及青年義工深入我市探索東深供水工程歷史與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
在此次考察之旅中
參與師生游覽了萬綠湖、新豐江大壩
探訪了收藏恐龍蛋化石逾2萬枚的
河源恐龍博物館
又到農夫山泉河源生產基地
了解飲用水從源頭到成品的全鏈條
嚴格管控體系與創新生產技術
萬綠湖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發揮調節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穩定的重要作用。“陽光照射在湖面上,反射出不同的色彩。近岸湖底的石頭清晰可見。”考察團成員馬芷欣并非第一次踏足河源,此前在朋友帶領下,已至槎城泡過溫泉、品嘗過霸王花米粉。這次來到萬綠湖,她不僅被迷人景色吸引,而且深入了解當年東深供水工程修建的原因、來歷。
香港三面環海,淡水資源匱乏。1964年2月20日,東深供水工程全線開工,通過攔河筑壩、建設抽水站等方式提升水位,使東江支流石馬河水倒流至深圳水庫。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對港供水。60年來,東江水累計供港超過300億立方米,占香港淡水供應總量的70%以上。 “以前家長說我們喝的水來自東江,但是從未思考過何謂東江水,它在哪里,又是如何運輸到香港。”考察團成員黃穎婷提到,經過這次考察,東江水供港的脈絡更加清晰,除香港外,東江水還澤潤惠州、深圳等地。黃穎婷表示,返回學校后將勾勒青山綠水、土樓圍屋水墨畫,讓更多同學認識東江并珍惜水資源。大灣區青年公益基金行政總裁楊彬表示,將帶領更多香港青年來內地學習考察,為建設可持續的未來而努力。
來源:河源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