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東亞杯名單一出,迅速引發了外界的熱議。焦點之一就是大齡球員過多,特別是一些聯賽出場不多的名字也赫然在列,給人感覺,足協還是沒有下定對國足進行徹底更新換代的決心,希望能夠以一個比較好的成績撫慰球迷。簡單分析起來,這份名單至少存兩大缺點:
第一、老將過多,患得患失
26人名單中,28歲以上的一共有11人,幾近半數,分別是顏駿凌(34歲)、徐新(31歲)、塞爾吉尼奧(30歲)、韋世豪(30歲)、巴頓(29歲)、高準翼(29歲);其他的,張玉寧、王子銘、黃政宇、曹永競、魏震均為28歲。
如果說,作為一支國家隊,無論如何需要幾名老將作為核心成員,以老帶新、傳幫帶,因此像顏駿凌、韋世豪和張玉寧等幾名世預賽表現出色的球員,包括由于胡荷韜傷缺、右后衛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選擇高準翼球迷基本上還能理解,但其他幾名老將也入選則令人費解。
進攻端,除了王鈺棟,蒯紀聞和劉誠宇,U20國足的朱鵬宇在聯賽16次出場、11次首發,2球2助,毛偉杰11次出場、8次首發,1球1助;19歲的李新翔,13次出場、6次首發、4球3助。相比之下,8次聯賽出場僅2次首發的王子銘,與朱鵬宇、李新翔比較起來有何優勢?曹永競跑動能力不俗,但論創造力,年輕的毛偉杰不是更應該入選嗎?
張玉寧目前雖然是本土相對年輕的最強中鋒,但兩年之后,他還具備目前這些能力嗎?為什么不讓朱鵬宇提前做準備?巴頓、曹永競這兩名老將,與毛偉杰相比,又強在哪里呢?王子銘8次聯賽出場,只有2次首發,與朱鵬宇相比,選擇他的理由又是什么?
巴頓
曹永競
魏震耳
劉浩帆
后衛線,作為中衛,劉浩帆16次出場,全部首發,并且他的對抗足可以力扛中超最強悍的外援中鋒費利佩。魏震有國家隊大賽經驗,但作為中衛,他相對魯莽、犯規過多的缺點是個隱患。
東亞杯也就3場比賽,都有了韋世豪、謝文能、陶強龍、王鈺棟等邊路好手,為什么還要招那么多老將?難道是人一個機會讓他們體面地告別國家隊?有這個必要嗎?
給人感覺,就是久爾維奇害怕輸球、墊底——如果大名單是他決定的話。在18強賽剛剛被淘汰之際,如果東亞杯打得不好,國足必然又會成為球迷、媒體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因而抱著患得患失的心態來準備這次東亞杯。但正因如此,國足失去了徹底更新換代的一個絕好機會。
第二、久帥是不是把徐新和徐彬的名字搞混了?
球迷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徐新和黃政宇的入選。特別是徐新,動作頻率慢、粘球且經常在后場被對手搶斷打反擊。很多球迷認為,用這兩名老將不如徐彬(21歲)和希爾扎提(21歲)、陳澤仕(20歲)。
徐新
甚至有人認為,是不是像伊萬“搞混了”李源一和王上源一樣,久帥也把徐新和徐彬的名字搞混了。
徐彬是前年U20國足的主力后腰,他的特點是身體強壯、速度快,跑動和對抗能力極強。根據中足聯提供的數據,徐彬目前以40次搶斷(黃政宇11次、徐新10次)排中超搶斷榜第六。該數據前五名,以及他身后40名之內,大名單中相同位置的球員無一人上榜,只有廖錦濤以24次排名第50。
攔截次數,徐彬以30次高居第一,徐新以7次位居113位。很有可能,久爾杰維奇考慮讓徐新擔任主力后腰,負責中后場的進攻串聯。但實話實說,除了國家隊比賽經驗多一些,徐彬哪個方面都比他強。
徐彬
傳球次數,本土后腰中,除了李提香、吳曦和王上源、楊明洋外,最多的是是廖錦濤(560次)、排第46名,徐彬(557次)排第50位,徐新(482次)排第77。
除了徐彬之外,媒體特別看好、甚至有人認為是未來若干年本土最具“中場指揮官”特質的陳澤仕,以及與徐彬同為前年U20國足“中場雙子星”、身體強壯且跑動能力極強的希爾扎提,卻落選了名單。這些年輕小將,不比31歲的徐新、28歲的黃政宇更有培養前途嗎?
在東亞杯與日本、韓國球員比腳下技術,有意思嗎?再說了,誰敢說徐新的技術就比徐彬細膩?
(今日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來自今日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