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當晨光穿透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窗欞,肖非又一次翻開那本邊角微卷的工作日志。扉頁上“強院、傳技、育人”六個字,被歲月摩挲得溫潤發亮,恰似他跨越萬里山海,將醫者初心深深鐫刻在邊疆大地上的執著印記。
2023年4月,作為中山大學杰出醫療人才和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崗學者,肖非毅然接過第十一批“組團式”援疆廣東省醫療隊隊長的重任,并擔任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800多個日夜,他帶領廣東省援疆醫療團隊扎根邊疆,推動醫院綜合實力躍居全疆前列,2024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初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肖非迅速切換到“臨床實戰模式”,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投入工作。“提升邊疆地區醫療水平,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長遠規劃和切實可行的舉措。”他帶領團隊構建起“四梁八柱”發展體系,從黨建引領到學科建設,從人才培養到科技創新,每個環節都下足了功夫。
“不能讓百姓跑萬里去看病,要讓技術跑萬里來救人。”秉持這一信念,肖非全力搭建粵疆醫療協作橋梁。積極統籌廣東省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組織心血管、兒科、腫瘤等重點學科專家團隊奔赴新疆;建設中山大學國際眼科醫學中心新疆分中心,推動醫療援疆國際化發展;創新實施“名醫帶教”“科室共建”等模式,將先進的診療技術與管理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醫護人員,實現“輸血”與“造血”雙輪驅動。如今,隨著“廣東名醫進疆工程”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復雜病癥在當地就可診治,喀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內一流的醫療服務。
人才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石。肖非確立了“本土培養+廣東支援”雙軌機制,創新構建“輸血+造血”協同并進的人才培養體系。在他的推動下,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南疆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如今,全院共有65個“名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都掛著“師帶徒”結對表。
該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庫爾班妮薩·吾拉音對肖非接診脂肪肝患者的場景記憶猶新。面對反復就醫無果、檢查單堆積如山的患者,肖非專注傾聽患者絮叨就醫經歷,逐頁核對數據,反復講解病情和注意事項。“肖院長用行動教會我,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俯身傾聽患者訴求的耐心。這份對職業的敬畏,是我行醫路上最珍貴的教科書。”庫爾班妮薩說。
科研創新是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的引擎。作為科研專家,肖非將自己的科研經驗與邊疆醫療實際需求相結合,帶領團隊在科研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他主持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助力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獲批新疆地州級醫院第一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推動醫院科研水平跨越式發展。肖非還首創“粵疆科研管理協同體”和“院長科研門診”機制,為科研人員提供全流程指導,點燃了全院科研創新的熱情。
800多個日夜,肖非用腳步丈量著邊疆的土地:在基層義診現場,他與患者親切交談;在深夜燈下,他專注修改醫院建設方案;在門診診室里,他手把手向年輕醫生傳授技術……“援疆不是一陣子,是一輩子的牽掛。”這份牽掛,源于肖非對醫者初心的堅守,源于他對家國情懷的深刻理解。肖非的援疆故事,是醫療援疆的生動縮影,更激勵著無數醫者在守護人民健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宋雅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