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1日電 (史玉江 施長昊)眼下,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一團十一連麥地里,收割機正在金色麥浪中穿梭作業。收割中,綠油油的棉苗顯露出來。
收割機正在金色麥浪中穿梭作業。施長昊 攝
種植戶王革文正進行滴灌施肥作業的前期準備,為接下來的“棉花+西瓜”田間管理做準備。這種創新的“麥棉+西瓜”高效種植模式是傳統“小麥套種”技術的升級版。
十一團十一連農業技術員劉龍慶介紹,該地塊采取“一地三收”創新模式:10月中下旬播種冬小麥,次年5月下旬套種棉花,6月初在棉花行間移栽西瓜,實現三種作物科學共生?!敖洔y算,采用該模式的農田畝產值較傳統冬小麥—玉米輪作模式增收800元左右?!?/p>
“麥棉+西瓜”高效種植模式是傳統“小麥套種”技術的升級版。施長昊 攝
“我們與其他省市企業建立訂單農業合作,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并以1.75元/公斤的保底價收購。按每畝200株、單株產量10公斤計算,僅西瓜一項就能帶來3500元的收益?!蓖醺镂恼f,他的70畝試驗田預估每畝綜合收益可達1500元。
十一團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1萬多畝耕地均為沙性土壤。這種看似“貧瘠”的土質,卻恰好為棉花、西瓜等作物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這種節水高效的種植方式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還為沙漠邊緣地區的農業發展提供新思路。”該團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技術員鄧融濤表示。(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