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寫故事呢。
6月21日美軍B-2隱形轟炸機打擊伊朗核設施,一紙飛行路線圖在網絡瘋傳:B-2從關島起飛,跨越中國十省,雷達全程“睜眼瞎”。
不少人信了,也有人看著圖樂了。
問題來了,真有這么神的飛機?真有這么瞎的雷達?
B-2“幽靈”式轟炸機,美軍隱形作戰的主角之一。
飛翼式設計、雷達吸波涂層、電子干擾系統一整套,確實先進。
但要說它能從關島一路飛到伊朗,穿過中國十個省份,全程“隱身”,不被發現?
說它隱形,并不代表雷達看不見它。
只是讓雷達以為它是別的東西。
大雷達看得遠,看轟-6能看到400公里。
看B-2?或許只能等它飛到50公里以內才有反應。
現代防空體系講究網絡化聯動,晚發現也可能來得及應對。
對B-2這類隱形目標,中國并不陌生。
技術手段也不稀奇:米波雷達、分米波雷達、量子雷達、雙基雷達、逆合成孔徑雷達……一次上五個“攝像頭”,哪個都不是吃素的。
米波雷達用的是長波,隱身涂層對它作用有限。
分米波雷達,比如JY-26,在2014年東海方向曾識別F-22,探測距離超過300公里。
量子雷達更有意思,雖然不能準確給出目標速度和距離,但能識別“偽裝”的信號。
信號被改了,它能看出來。
再配合其他雷達,就能把“鳥變飛機”的把戲拆穿。
雙基雷達更狠,發射和接收不在一個地方。
B-2靠偏轉雷達波“誤導”接收器,但雙基雷達接收器可能就在偏轉方向,那就等于自己撞上人家的“眼睛”。
這場空襲真不是靠B-2隱身就能搞定的。
美軍用了個老套路:佯攻 + 主攻。
從太平洋方向起飛的B-2,是佯攻,看起來像沖著中國來的。
真正帶彈的那幾架,從大西洋方向繞飛,低調進場,打擊伊朗。
調虎離山,誘導對手調動資源,分散注意力。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種挑戰。
雷達能不能識別是一方面,能不能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判斷“誰是主角、誰是配角”,才是系統作戰的關鍵。
很多人看到伊朗沒能攔住B-2,就說“雷達沒用”,這話說早了。
伊朗部署的雷達系統不差,有中國制造的JY-26雷達和JY-10防空指揮系統。
但問題是,空襲前它們就已經“啞火”了。
怎么回事?以色列先動手了。
根據伊朗國防部6月底披露的消息,以色列摩薩德幾個月前就通過物流渠道,把輕型“長釘”導彈組件偷運進伊朗。
這些導彈處于“休眠模式”被藏在廢棄建筑、農場、工廠里。
等到空襲前36小時,以色列通過衛星鏈路遠程喚醒導彈系統。
不需要人靠近,直接遙控發射。
結果三部雷達、一輛指揮車被打爆。
B-2還沒來,伊朗的眼睛就被蒙住了。
不是雷達探不到,是雷達被人提前關了。
中國的雷達系統不靠一兩部神機,而靠一整套聯動的“織網”能力。
YLC-2E雷達用的是S波段,天線面積大,功率強,專門盯隱形飛機的漏洞。
逆合成孔徑雷達能在目標飛行時,通過多普勒信息成像,清晰度能到厘米級。
北斗系統也不僅僅是導航,也能通過信號反射,判斷異常目標。
再加上雙基地雷達和DWL002無源探測系統,只要飛進這張網,就難以再隱形。
6月中旬美軍派出一架RC-135電子偵察機和兩架EA-18G電戰機,在南海邊緣試探中國雷達系統。
中國南部戰區啟動了雷達頻率跳變機制,并配合多套雷達系統,對目標進行了長達6小時的持續追蹤。
這期間有兩架B-2從關島起飛,但沒敢接近中國防空識別區。
很多人以為B-2速度快,其實不然。
巡航速度不到0.8馬赫,連音速都沒到。
紅旗-9、紅旗-19導彈,速度都在5馬赫以上。
一旦被鎖定B-2根本跑不掉。
更別說它沒有護航戰機,靠的就是隱身突防。
但在“多雷達 + 衛星 + 被動偵測 + 導彈系統”的整體聯動下,它的隱身優勢正在被逐步壓縮。
真正讓B-2忌憚的,不是中國的某一套雷達,而是中國整個防空體系的閉環作戰能力。
B-2能不能穿越中國十省?能,但代價大概率是掉下來。
戰爭從來不是一場裝備秀,而是體系對抗。
看似簡單的飛行路線圖背后,是情報、指揮、技術、反制的多重交鋒。
軍武次位面2025-06-30B-2橫穿中國轟炸伊朗,中國雷達沒有發現?這是正常人想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