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ESG組
作者|陳玉立
頭圖|AI生成
本文是#ESG進步觀察#系列第137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可持續商業
充電寶行業這次算是爆雷了。
6月以來,安克創新、羅馬仕等知名品牌相繼宣布召回超過120萬臺充電寶,其中充電寶龍頭羅馬仕三款型號(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召回量就達49萬臺。
關于為什么要召回,公告中提到的原因包括“電芯原材料缺陷”“隔膜絕緣失效”等,這背后直指電芯安全隱患,即隔膜失效引發的脹氣與熱失控。
安全隱患因何存在?
在安克創新的召回公告中,明確寫有這樣一段話: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準的材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后隔膜絕緣失效,進而引發過熱。
虎嗅咨詢隔膜行業專家獲悉,隔膜是鋰電池中位于正負極之間的微孔薄膜,其核心作用是防止正負極直接接觸,從而避免短路。這種物理隔離不僅保護了電池的正常工作,還極大地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如果隔膜失效,正負極可能會直接接觸,導致劇烈的內部短路,進而引發熱失控、燃燒甚至爆炸。
無疑,充電寶是否安全的關鍵在于那層僅幾十微米厚、卻關乎生死的隔膜。
那么,充電寶電芯行業的現狀是什么?“充電寶電芯這個行當的隔膜基本都是一些貿易商從隔膜公司采購的C/D品二次加工后,再給這些充電寶電芯的企業,基本沒有太高的標準,只要制造過程中不短路能用就ok,”加電聯盟創始人王觀林告訴虎嗅ESG組:“充電寶行業基本也不會指定隔膜品牌廠家,都是哪家便宜用哪家。”
在什么情況下會觸發隔膜失效?一名行業人士向虎嗅ESG組指出,例如CD品隔膜孔不均勻存在大孔或者直接是缺陷針孔等,就會造成電芯短路嚴重的起火爆炸;再者為提升隔膜的耐熱性一般會選擇在隔膜表面涂覆氧化鋁等無機材料,但是為了節省成本直接使用基膜,其耐熱性就會受到影響,電芯在充放電過程中隔膜受熱收縮或者破損就會造成短路起火。
“而低價cd品隔膜即使涂覆也會存在類似漏涂等現象,像我們廠家的隔膜生產車間都是十萬級凈化車間,涂覆車間都是凈化+低濕度控制車間,對整體隔膜的異物管控水分管控都有極大的保證,而低價貿易商出貨的CD品隔膜受制于成本等條件不可能做潔凈車間控濕車間的,也會進一步增加隔膜的風險。”
在爆雷后,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反映,沒有3C認證的充電寶不被允許帶上飛機。6月26日下午,中國民航局正式發文: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以及被召回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曾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3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但就目前充電寶市場的情況來看,鑒于政策頒布不久,近一年內生產的產品擁有3C認證的可能性更大。有網友反饋,蘋果原裝的Magsafe磁吸充電寶,因為未有3C認證也被扣留。
充電寶廠商的日子更難過了
充電寶廠商此次召回事件反映出的核心問題是供應鏈治理失效。
分析電芯廠家因何要更換隔膜材料,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成本。“一般情況下是因為價格,”王觀林說道:“就是為了成本更低,獲得更高利潤。”
據第一財經采訪行業人士稱,鋰電池電芯成本占比通常超過50%,部分品牌如羅馬仕、安克等為了壓縮成本將生產外包給中小代工廠,并使用低價電芯與簡化隔膜結構,顯著削弱了產品的熱穩定性與安全冗余。
經濟觀察報也通過對主流電商平臺的歷史數據追蹤發現,一款“羅馬仕20000mAh 22.5W快充充電寶”,在2021年時,其日常售價普遍在人民幣129元至149元區間;到了2024年底,在部分渠道,這個數字變成了69元。
綜上,充電寶的安全危機大概率是行業極致內卷的結果。低價競爭下,“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凸顯,部分企業為壓縮成本采購低價電芯,甚至默許供應商擅自變更原材料,以次充好。
數據反映出更嚴重的行業供應鏈安全治理危機。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網售充電寶的歷年抽檢結果,其不合格率已從2020年的19.8%,一路攀升至2021年的25.0%、2022年的35.4%,并在2023年達到了驚人的44.4%。
在安克創新、羅馬仕等知名品牌的召回公告發出后,大量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反映無法郵寄,原因是不少快遞公司并不接收充電寶的寄送。
菜鳥驛站某網點負責人告訴虎嗅ESG組,充電寶一直是不接受寄送的,因為其屬于易燃易爆品。“充電寶這種東西只要出事很可能一車、一倉庫的貨就都被燒沒了,”該負責人表示:“一個包裹按一兩百塊算,一車貨起碼有大幾千件,一旦出事這個損失誰來負責?”
除菜鳥驛站外,順豐、中通等物流公司要么不接受寄送充電寶,要么在寄送上有嚴格要求。因此,消費者陷入“既不敢用又無法退回”的兩難境地。
從ESG角度看,劣質電芯的使用暴露了供應鏈監管失效,企業對供應商的審查和質量控制存在漏洞,忽視了產品責任與消費者權益。而在后續的召回事件中,消費者因產品缺陷面臨經濟損失,且部分品牌客服響應不力,進一步導致信任危機。
對安克、羅馬仕等大品牌而言,此次系列事件中反映出在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及風險預警機制上的不足。
企業需要更盡責
今年4月,安克創新2024年ESG報告發布,在實質性議題中,安克創新將“產品服務安全和質量”“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綠色產品”列為財務重要性與影響重要性均極高的議題。
在保障產品質量與安全方面,報告寫到利用“智能質量診斷系 統”精準識別全環節的質量風險與薄弱節點,確保全鏈路可追溯、全要素可量化;在提升產品質量與安全方面,報告寫到公司針對成品質量保障,實施訂單符合性驗證制度,對產品功能、外觀、認證合規性等進行多維度抽檢,執行質量一票否決機制;此外,公司還非常重視質量人員的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圖源:安克創新2024年ESG報告
但就事實而言,與這份報告披露出的一套管理流程還有一定差距。
此前,虎嗅就曾指出許多報告中企業宣傳的亮點很可能與現實產生偏差,企業ESG報告更像是一份“漂亮”的PR報告而非自查報告。很多問題只要捂著不暴露,企業就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但事實是紙永遠包不住火。
此次一系列事件無疑給風口浪尖的充電寶行業籠罩了一層陰影,甚至可能導致充電寶市場銷量在短時間內經歷一波“蕭條”。未來,充電寶廠商還需通過系統性風險管理,平衡成本與安全、效率與責任,以應對日益嚴格的監管和消費者需求,挽回消費者信心。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27647.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