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突如其來的這一仗,讓中方改變了想法,普京終于等來天賜良機!
伊以在美國的調停下,算是暫時握手言和。但是此次伊以沖突中,伊朗最后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就像一記重錘,給全球能源進口大國敲響了警鐘,也迫使中國開始重新審視供應鏈安全。這場沖突不但改變了我們的想法,也讓俄羅斯等來了天賜良機。
對中國來說,那就是必須改變能源對海上通道的依賴度,就當下的情況來看,這個依賴比例是非常高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是4200多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依賴進口,而這其中又有一半是通過海運形式。主要的來源國包括卡塔爾、沙特等海灣國家,而它們要把液化天然氣運到中國,就必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如果霍爾木茲海峽真的被封鎖,那么我們將面臨天然氣供應中斷的風險,這將對冬季供暖、工業生產乃至民生用電造成巨大沖擊。
而且值得我們警惕的,不只是霍爾木茲海峽,美軍近年來也多次演練封鎖馬六甲海峽等關鍵水道,而當前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常態化存在,并不足以完全抵消這種風險。因此,兩重風險疊加,迫使我們不得不抓緊尋找更穩定的能源進口方案。
而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俄羅斯,作為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大國,俄羅斯有底氣說出那句,中國需要多少能源,俄羅斯都能夠滿足。而且對于俄羅斯來說,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也正是前面說到的天賜良機。
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自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出口體系幾乎崩潰,“北溪”管道被炸,美西方制裁等等,導致俄羅斯對歐能源出口斷崖式下跌,對于經濟嚴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來說,這是致命的。所以,為能源產能尋找新市場,也是普京政府的當務之急,這幾年,中俄兩國深化合作,能源就是其中的重頭戲,中國憑借龐大的消費市場,是唯一可以替代歐洲的大客戶。
而要完成這么大量的能源傳輸,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俄羅斯國土廣袤,能源產地并不集中,要將石油,天然氣成規模輸送到中國,就必須建設好能源輸送管道。就拿“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項目來說,一旦建成,俄羅斯對華天然氣供應量,就可以超過澳大利亞和卡塔爾的總和,徹底改變全球能源貿易版圖。
更關鍵的是,這條管道可以繞過蒙古國,改道哈薩克斯坦,規避地緣政治風險,戰略價值遠超經濟收益。
對于俄羅斯來說,中東危機不僅是能源合作的推動力,更是打破西方孤立的關鍵抓手。通過深化對華能源合作,俄羅斯可實現多重戰略目標:除了彌補對歐出口損失,還可以借助中國資金和技術重啟遠東開發,打破西方孤立,平衡西方制裁等等。對于中國來說,兩國深化能源合作,也有助于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
當然,我們也必須規避對單一國家的過度能源依賴,即便這個國家是目前背靠背關系的俄羅斯,因為國際局勢風云詭譎,唯一不變的是利益,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所以在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加快構建多樣化的能源供應體系,盡量減少對外部的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