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伊以停火不到24小時,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喊話,仿佛施舍般“恩準”中伊貿易。然而中國外交部當即回擊:“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話音未落,英國能源機構數據顯示,每天180萬桶伊朗原油正源源不斷駛向中國港口——美國的“長臂管轄”徹底失效。
更反常的是,當美國媒體主持人拱火“中國威脅論”時,特朗普竟當場反懟:“中美相處得非常好!”他甚至公開軟化關稅立場:“在談判期間不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手段。”曾經揮舞關稅大棒叫囂“讓中國產品滾出美國”的總統,如今調門一降再降,背后藏著怎樣焦灼的真相?
01 反常信號連發,對華姿態180度急轉
短短一周內,特朗普政府釋放兩大顛覆性信號。6月24日伊以停火后,特朗普突然宣稱允許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白宮官員卻緊急滅火,堅稱“制裁將繼續”。這種自相矛盾的表態,暴露了美國內部的政策撕裂。更令石油貿易商震驚的是,中國早已無視美國制裁——每天180萬桶伊朗原油穩輸中國,美國抗議徹底淪為無效雜音。
兩天后,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面對記者追問時,一改往日的攻擊姿態:“不會對中方強硬,我們會非常友好。”當被問及145%的對華懲罰性關稅時,他罕見松口:“稅率將大幅下降,但不會降至零。”這與4月叫囂“關稅必須再翻倍”的瘋狂形成刺眼對比。
調門驟降背后,是中國稀土反制打出的劇痛。4月中國對七類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后,美國軍工巨頭雷神導彈工廠瀕臨停工,特斯拉電池成本暴漲35%被迫減產。五角大樓報告顯示:美國87%的稀土依賴中國,本土庫存僅夠支撐數月。F-35戰機產線因缺釹磁體瀕臨癱瘓——每架戰機需吞下近半噸稀土,核潛艇更要消耗四噸!
02 稀土王牌亮劍,美國霸權遭遇精準狙擊
面對中方稀土管制,特朗普政府上演了從強硬到跪求的戲劇性轉變。5月,白宮突然宣布將小額包裹關稅從120%猛砍至54%,試圖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然而中國反手升級管控——建立全鏈條監控體系,從礦山到出口終端全程鎖定。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催促審批時,中國商務部僅以“依法審批”四字回應,將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致命軟肋被掐,美國終于低頭。6月26日,特朗普突然高舉文件宣布:“我們剛與中國簽了歷史性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加快七類稀土出口審批,美國則解除EDA軟件、乙烷等關鍵技術產品管制。表面上“各取所需”,實則暴露美國軟肋——若真占便宜,以特朗普性格早該吹噓“史上最大勝利”,而非避談細節。
03 國內危機四伏,貿易戰反噬美國命脈
特朗普的“服軟”更是被國內危機逼入墻角。關稅戰引發物價飛漲,底層民眾怨聲載道。財政部長貝森特閉門向資本家坦白:當前局面“難以為繼”,已是“本質上的貿易禁運”。特朗普支持率暴跌14%,五分之一選民痛批其通脹政策。
更緊迫的是美債炸彈。當前美國國債突破36萬億美元,7月9日關稅休戰期截止前若再生變故,125%關稅自動生效將直接沖擊中西部農業州選票。美國Axois新聞網一針見血:白宮降溫貿易戰,只因金融市場已岌岌可危。
04 天安門請柬背后,特氏“紅毯生意經”浮出水面
當特朗普放軟身段時,日本《日經亞洲》曝出猛料:白宮正密謀組建40人“CEO天團”,計劃讓特朗普9月3日赴北京出席抗戰勝利閱兵。這張請柬,揭開了特朗普終極算計——他需要復制2017年訪華簽下2530億美元訂單的“頭條效應”,更要借中俄影響力壓日本在汽車關稅上讓步。
中方早已看透棋局。4月便劃出三條底線:美方必須停止詆毀言論、取消所有單邊關稅、在臺灣問題謹言慎行。而今特朗普的“友善”姿態,不過是為訪華鋪路的權宜之計——畢竟若帶不來實際訂單,貿易戰重啟將成為他競選連任的毒藥。
稀土換芯片的幕后交易,天安門紅毯上的商業狂歡——特朗普的算盤在東方智慧面前顯得如此功利而蒼白。當F-35戰機的螺絲釘與華為基站芯片共享同一種中國稀土時,所謂“脫鉤斷鏈”早已淪為笑談。這場博弈終將證明:大國尊嚴從不在施舍中獲得,而在卡脖子時的反制中淬煉。特朗普的每一次低頭,不過是被現實耳光抽醒后的條件反射——畢竟在36萬億美債壓頂的絕境下,傲慢終究要向生存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