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吉·麥克尼爾,這名字你熟嗎?說實話,很多中國人對她的第一印象,壓根不是她是奧運冠軍,而是她那句“我不會到中國來尋找親生父母。怎么說?這句話一出,直接炸鍋!朋友圈、微博、貼吧,瞬間全是討論她的。有人覺得她無情,有人替她心疼,還有人罵她“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甚至有媒體直接上綱上線,扯到民族認同、血脈傳承。這一刻,所有人的情緒都被點燃了:為什么一個中國出生、加拿大成長的奧運冠軍,會對“尋親這件事態(tài)度這么決絕?而我們,又憑什么要求她必須“認祖歸宗?今天,體育觀察者就要掰開揉碎,跟各位聊聊這事!
先把情緒放一邊,咱們把整個故事捋一遍。2000年冬天,江西,一個被丟在福利院門口的女嬰,差點沒命。沒人問她愿不愿意來到這個世界,更沒人問她想不想被遺棄。命運就像扔骰子一樣,她成了千千萬萬被遺棄的孩子里頭的一個。可偏偏,這個孩子有了轉機。加拿大的麥克尼爾夫婦在江西旅游時,走進福利院,花了3000美元,把她帶回了加拿大。養(yǎng)父是高中老師,養(yǎng)母是醫(yī)生,家境優(yōu)越,資源多到溢出來。后院有游泳池,訓練條件什么都有。別說普通家庭,就算很多中國體育苗子,也沒這待遇。她從小就被當寶貝養(yǎng),父母全力支持,專業(yè)教練、科學訓練、飲食營養(yǎng)、恢復護理一樣不落。你說,這命,換誰不羨慕?
可別覺得她拿了金牌就一路順風。2017年,新加坡比賽,她突然哮喘發(fā)作,差點沒命。那種痛苦,只有真正喘不過氣的人才懂。高強度訓練差點把她廢了。可人家父母沒放棄,醫(yī)生、康復師全都上陣,最后她改練短距離,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學業(yè)呢?密歇根大學,妥妥的世界名校。比賽成績呢?加拿大冠軍、世界冠軍、奧運冠軍,金牌拿到手軟。疫情期間,東京奧運推遲,她就在自家泳池練,誰家有這條件?奧運會上,她一舉拿下100米蝶泳金牌,成了加拿大的民族英雄。說白了,人家是靠自己和養(yǎng)父母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可爭議就來了。她的中國面孔,成了全網討論的焦點。很多人覺得,既然你是中國出生、長著中國臉,怎么能不認祖歸宗?更有甚者,直接表示“沒了中國你什么都不是。這話說得對嗎?體育觀察者不客氣地說,這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人家小時候被遺棄,連親生父母是誰都不知道。要不是加拿大父母,她早不知道在哪個角落消失了。憑啥到今天還要她認祖歸宗?就因為她長了張中國臉?不好意思,這世界不是靠血統(tǒng)論英雄的。
想想看,中國每年有多少被遺棄的孩子?又有多少人能像麥克尼爾這樣被幸運收養(yǎng)、被全力培養(yǎng)?如果她沒被帶到加拿大,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更別說奧運冠軍了。現(xiàn)在她選擇做“加拿大人,這不是背叛,而是現(xiàn)實。她的成績,她的成長,她的歸屬感,都是在加拿大給的。中國給了她什么?一句“血緣不能斷?還不是一句空話!說白了,誰的青春不是一邊流淚一邊咬牙堅持?你可以覺得她無情,但你不能要求她為你感動。她沒義務替任何人完成“民族認同的想象。
再說了,咱們中國體育,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李娜、姚明、蘇炳添、朱婷,哪個不是靠自己拼出來的?但凡遇到成績大家都想攀親戚,一旦對方說點“不合群的話,立馬被扣帽子,這不是雙標是什么?麥克尼爾的拒絕,其實是對這種“情感綁架的反擊。她說得很明白——她的家,在加拿大。她的父母,是養(yǎng)父母。她的成長環(huán)境,認知、習慣、歸屬感,早就和中國沒啥關系了。你非要她回來尋親,為了啥?為了滿足誰的幻想?對不起,她不陪你演。
當然,你可以說,血緣很重要。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但請問,誰來為她曾經的苦難買單?那些喊著“認祖歸宗的人,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被遺棄的孩子?又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流淚?麥克尼爾的選擇,其實也是無數(shù)被遺棄孩子的選擇——不是他們無情,而是現(xiàn)實太冷。誰給過她溫暖,她就認誰為家。很公平,也很殘酷。
最后,體育觀察者想問大家?guī)讉€問題:你覺得,麥克尼爾拒絕回中國尋親,是理性選擇還是“背叛?如果你是她,面對全網的道德綁架,會怎么選?你愿意為“血緣買單,還是為現(xiàn)實點贊?歡迎評論區(qū)開懟,別憋著,來聊聊你真實的想法!你支持她的做法,還是覺得她應該回國尋親?說出你的理由,看看到底誰的觀點站得住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