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組活動照曝光,引來全網震驚。
照片中,范曉萱白眉白發,穿著黑裙皮衣,整個人比以往寬了兩圈,看著像快200斤。
原本那個唱著“左三圈右三圈”的元氣少女,早不見了蹤影。
現場還有歐陽娜娜給她加油,可惜風頭被她自己奇特的造型搶光。
有人說像何潔,有人說完全認不出了。網友直呼:“這還是那個唱《雪人》的范曉萱嗎?”
一切變化,都像是從某個節點開始的。
一、她不是天生叛逆,而是被逼出來的
1977年,范曉萱出生在臺北。
爸媽年紀都不大,媽媽17歲,爸爸才19歲。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兩人就離了婚。
父親一走了之,母親成了家里頂梁柱,白天照顧孩子,晚上跑場子唱歌賺錢。
這個年輕媽媽,不甘只做酒吧駐唱。她知道,只有女兒出人頭地,家才能翻身。
于是小范曉萱3歲學鋼琴,9歲學長笛,12歲就開始自己寫歌。
外人看她天賦驚人,可她從小被“高壓訓練”。音樂就是生活,她的童年沒有放學后的小賣部,只有練琴房的節拍器。
14歲,星探找上門,她靠一條口香糖廣告火速出道。
隨后推出了第一張專輯《rain》,甜美形象打入大眾視野。公司發現她長得像洋娃娃,便安排她走“可愛少女”路線。
到1996年,機會來了。她演唱《哆啦A夢》和《櫻桃小丸子》主題曲,結果賣爆。
公司一看有利可圖,立馬定位她為“兒歌女王”,天天讓她穿著魔法斗篷帶著小朋友做操。
1998年,一首《健康歌》登上春晚。左三圈、右三圈,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這份風光對她來說,卻像是牢籠。
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孩,要每天凌晨化妝、裝可愛、趕通告、唱兒歌。
她心里有火山,卻要當賣火柴的小女孩。她不想再扮可愛,不想活成觀眾喜歡的樣子。
于是她剃了寸頭,打了舌環,紋身,徹底改頭換面。她對著鏡子說:我只想做自己。
她開始自己寫歌,唱搖滾,做實驗性音樂。
但很快,迎來的不是掌聲,而是冷板凳。唱片銷量暴跌,昔日粉絲離去,公司也對她失望。
她,徹底跌進谷底。
二、她曾以為愛情會拯救她,后來才發現愛人也會傷人
就在事業最灰暗的時候,范曉萱遇到了演員周俊偉。
這段感情,是她最溫柔的依靠。她曾一度抑郁到想從高樓跳下去,是周俊偉拉住了她。
可惜,兩人沒能走到最后。她說,“我太壞,配不上他。”
這句話,是她對自己的殘酷審判。
后來她遇到了Allen,一個滿身刺青的音樂人。他們志趣相投,不婚不育,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有人傳她為了保持和對方一致的理念,摘除了子宮。
當年她語出驚人,說“子宮可有可無”。輿論炸鍋,質疑她、謾罵她、痛惜她。
但她無所謂。
她認定的路,就一條走到黑。哪怕是要為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段感情持續了八年,最終也無疾而終。她沒留下孩子,也沒留下婚姻。只留下了那個曾經為愛掏空自己的自己。
后來她在節目里談到媽媽,忽然失控大哭。
她回憶起母親那通電話:“對不起,媽媽以前沒支持你。”她強裝鎮定說“不會太晚”,可眼淚怎么也止不住。
她不是不需要認同,她只是習慣了自己療傷。
三、她想要的不是火,而是自由
外人都說她瘋了,為了轉型把自己毀了。
可只有她知道,她從沒想紅,她只是不想活成別人安排好的樣子。
她從不迎合,也從不躲閃。即使最難的時候,無人理解,她依然咬牙前行。
沒人唱她的歌,她就自費發片;沒有公司支持,她就組樂隊;沒人相信她的音樂,她就一張一張唱給真正懂的人聽。
2007年,她拿下金曲獎最佳樂團。
2009年,再次入圍。
2012年,她憑借《聽風者》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她沒有靠流量,沒有靠炒作,也不去蹭熱度。她靠的,就是一次次真誠的創作和敢為自己的倔強。
如今的她,確實不再苗條。
白發、白眉、發福、舌釘……這些標簽看上去很叛逆,甚至讓人陌生。
但這不就是她選擇的樣子嗎?她沒有嫁人、沒有生娃,沒有被年齡裹挾成某種“理想中年女性”的模板。
她依舊在舞臺上唱歌,依舊有一群死忠歌迷。
她的生活很簡單。跟朋友喝酒聊天,看螞蟻在桌上打轉,會因為按摩師要帶牛奶回家而激動得像個孩子。
她很清楚,名氣不是全部,外界的眼光也不是坐標。
在大眾為她感到“可惜”的時候,她自己反而覺得很安心。
那些以為她“瘋了”“毀了”的人,不過是習慣站在舒適區評判別人。
而她,一直在往自己想去的遠方走。
她48歲了。
還是沒結婚,還是沒孩子,還是唱自己想唱的歌,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是的,她胖了,白了,也看起來不再少女。但她自由了,平和了,也終于完整了。
與其說她后悔,不如說她終于明白了: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同樣的軌道,人生從來不止一條路。
曾經唱著“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女孩,如今早已不是那個甜美娃娃音。
但她是范曉萱,一個獨一無二、用盡力氣做自己的范曉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