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此次伊朗方面一開始被報炸死、然后又說是重傷、現在看起來被大阿亞圖拉給復活了、參加了戰爭結束的慶祝活動而且狀態看著還不錯的最高領袖政治顧問、伊朗核問題談判代表、對伊朗武裝力量依然有較大影響力的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采訪的表態。
沙姆哈尼在介紹了自己被以色列空軍襲擊、被埋在廢墟下差點喪命、過了三個小時才死里逃生的細節后,總算就伊朗和西方的談判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以色列“借道”阿塞拜疆空襲伊朗的戰術細節
這次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行動,最讓人意外的是其戰術路線的設計。根據伊朗方面的復盤和公開的OSINT分析,以色列空軍采用了“南北夾擊、中路穿插”的立體打擊策略,其中北路的“阿塞拜疆-里海”路線堪稱點睛之筆。
具體來說,以色列F-35I隱身戰斗機從本土起飛后,首先穿越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利用伊拉克境內復雜的防空環境作為掩護。進入伊朗北部后,戰機迅速轉向阿塞拜疆領空,沿著里海南岸飛行,隨后折返進入伊朗領空,從德黑蘭東北部防御最薄弱的區域發起攻擊。這條路線的精妙之處在于:一是避開了伊朗在西部和南部重點部署的S-300、巴瓦爾-373等遠程防空系統;二是利用阿塞拜疆與伊朗的地緣矛盾,將阿塞拜疆作為“跳板”,使伊朗難以對空襲路徑進行有效預判。
為了驗證這一路線的真實性,伊朗民眾在德黑蘭以北的里海沿岸發現了以色列戰機丟棄的副油箱。這種副油箱通常用于長途奔襲,而以色列戰機在里海上空丟棄副油箱,說明其飛行路線確實經過阿塞拜疆空域。此外,阿塞拜疆與以色列長期存在軍事合作,阿方不僅從以色列進口哈洛普自殺式無人機、羅拉戰術彈道導彈等裝備,還允許以色列軍事人員在阿塞拜疆空軍基地進行地勤支援。這種“借道”行為本質上是阿以雙方的戰略交易——阿塞拜疆希望借助以色列制衡土耳其和伊朗,而以色列則利用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對伊朗形成戰略包圍。
伊朗的多層次應對措施
面對以色列的空襲,伊朗采取了“防空反制+外交施壓+戰略威懾”的組合拳,試圖從多個維度化解危機。伊朗在沖突期間加速部署了從俄羅斯引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并在德黑蘭、大不里士等核心城市周邊增設雷達站和攔截陣地。
這套系統理論上可以攔截400公里內的飛機、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F-35I的隱身能力構成一定威脅。伊朗還展示了國產“塞拉杰”激光防空系統,這種武器通過高能激光束破壞目標結構,尤其適合攔截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和巡航導彈。雖然“塞拉杰”的具體技術參數尚未公開,但從其在防空演習中的表現來看,伊朗已將激光防御作為現有導彈系統的重要補充。
伊朗外交部召見阿塞拜疆大使,強烈抗議其允許以色列借道領空的行為,并警告阿方“不要在地區火上澆油”。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通話時,要求徹查以色列戰機的飛行路徑,并強調“任何損害伊朗主權的行為都將付出代價”。
盡管阿塞拜疆官方否認了相關指控,但其與以色列的軍事合作已嚴重損害兩國互信。伊朗還通過支持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的立場,對阿塞拜疆形成戰略牽制,試圖迫使阿方在以伊沖突中保持中立。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以色列在敘利亞的軍事目標發動了多輪報復性打擊,包括使用“征服者-110”戰術彈道導彈襲擊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觀察哨,以及派遣無人機群攻擊以色列駐敘利亞部隊的補給線。雖然以色列宣稱其“鐵穹”系統攔截了大部分來襲目標,但伊朗的反擊行動有效遲滯了以軍的進一步行動。此外,伊朗還通過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在以色列北部和東部邊境制造壓力,形成“多點開花”的牽制局面。
沖突背后的地緣政治博弈
這場12天的戰爭不僅是軍事對抗,更是大國勢力和地區矛盾的集中爆發。阿塞拜疆與以色列的合作本質上是“利益交換”。阿方希望通過以色列的軍事技術提升自身國防能力,同時借助以色列的影響力平衡土耳其在高加索地區的擴張。而以色列則看中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將其作為空襲伊朗的“中轉站”。
這種合作雖然短期給阿塞拜疆帶來了軍事和經濟利益,但也使其成為伊朗的“眼中釘”。伊朗已通過限制阿塞拜疆天然氣過境、支持亞美尼亞等手段對阿方施壓,未來兩國關系可能進一步惡化。俄羅斯在此次沖突中扮演了“雙重角色”:一方面向伊朗提供S-400防空系統和電子戰設備,幫助其提升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又與以色列保持溝通,避免直接卷入沖突。
這種“平衡術”反映了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考量——既希望通過軍售鞏固與伊朗的關系,又不愿因過度支持伊朗而得罪以色列和西方。不過,俄羅斯的立場也引發了伊朗國內的不滿,部分伊朗官員指責俄羅斯“未盡全力支持”,甚至質疑其與以色列存在秘密交易。
盡管美國未直接參與空襲,但以色列的行動離不開美國的情報支持和戰略默許。美國不僅向以色列提供F-35I戰斗機的技術維護,還通過衛星偵察和網絡戰手段協助以軍定位伊朗目標。此外,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了伊朗提出的譴責以色列決議,進一步助長了以色列的氣焰。不過,美國的介入也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伊朗已明確表示將“以更嚴厲的手段回應美國的偏袒”。
這場沖突揭示了中東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小國在大國博弈中淪為棋子,而大國的戰略選擇又深刻影響著地區的穩定。對于伊朗而言,如何在強敵環伺中維護主權和安全,將是其長期面臨的挑戰。而以色列的冒險行動雖然暫時取得了戰術優勢,但也為自己埋下了更多隱患——當一個國家將安全建立在對他國的軍事訛詐之上時,和平永遠只是鏡花水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