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高全面控場,滾滾熱浪頂替對流暴雨
隨著進入7月,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擴張之勢愈發明顯。7月1日前后,它的主力脊線已大舉西伸北抬,牢牢壓在江浙滬、安徽、福建北部、江西、湖南、臺灣等廣大地區上空。從衛星云圖與地面實況結合來看,此前江南多地常見的午后對流云團幾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晴空高照的景象。而雷達圖上的密集雷雨點位,也隨之“銷聲匿跡”,可見副高控制下的穩定下沉氣流正在全面主導這一區域的天氣格局。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5920位勢線目前已穩定覆蓋上海、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北部等地,這基本上標志著副高已成功完成“第一階段”的控制。江浙滬一帶白天氣溫快速躥升,濕度也同步拉高,體感仿佛進入“蒸籠模式”,即便不動,汗水也幾乎在皮膚表面“掛水珠”。這種熱度并不僅僅是氣溫高那么簡單,更由于空氣濕度本就較高,熱量難以通過汗液蒸發帶走,從而構成典型的“濕熱型高溫”。
副高掌控下,雨帶被強行向西、向北“推送”,中下游地區的對流發展受限,一時間,暴雨驟降變成了高溫暴曬,天藍得“刺眼”,陽光辣得“穿透衣物”。不少市民早上8點多出門就感到氣溫撲面而來,午后更是火力全開,氣象部門實況數據顯示,浙江、上海、江蘇南部不少站點最高溫突破37℃,局地接近38℃,已達到氣象學意義上的高溫橙色預警級別。
二、副高還要升級,40℃大關有可能被突破
環流分析來看,這次副高可不是短期停留,而是有望在整個7月上旬達到控制極值。根據高空圖預報,5880線接下來有可能一路推進至陜西、山西一帶,甚至可能波及到內蒙古南部、河北南部、北京、天津以及遼寧南部。這種范圍的推進意味著,我國的主雨帶也將被推至更靠北的區域,甚至進入非季風降水區,一旦達到這個階段,副熱帶高壓就真正進入了“全盛狀態”。對江浙滬地區來說,這種天氣格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高溫持續疊加。當前階段日最高溫普遍在36℃至37℃之間,但這只是開端。隨著地表連續多日受強烈日照炙烤,地氣熱交換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升溫,預計將逐步向38℃至39℃靠攏。若疊加本地地形、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副高壓制云量等因素,不排除局部氣溫沖擊40℃的可能性。
從歷史記錄來看,7月上旬江浙滬地區的高溫極值大多保持在38℃左右。一旦副高繼續西伸北抬,加上雨帶北移、海上水汽減少,這種持續性干熱天氣將成為打破極值的關鍵背景。也就是說,接下來的高溫過程并不只是“熱一天、涼一天”的過山車,而是有可能出現連續數天高溫預警拉響、全天體感酷熱難耐的情況。
與此同時,伴隨高溫發展,還可能出現典型的“熱雷雨”現象。因為副高雖然強大,但其邊緣區域水汽仍然活躍,加上白天氣溫太高導致熱對流極易觸發,一旦局地升溫達到臨界值,午后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等突發天氣。尤其城市區域,道路積熱顯著,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不僅降溫有限,還可能造成短時交通混亂,市民外出需格外注意防范。
三、南北天氣割裂,暴雨與高溫并行上演
當副高在江浙滬“耀武揚威”之際,北方部分地區則迎來了強降雨的輪番上演。隨著主雨帶推進至西南至華北方向,四川東北部、重慶東北部、河南北部、山東北部、河北中南部等地已陸續出現中到大雨,其中部分區域伴有暴雨,個別站點降水量突破100毫米以上。未來數日,華北、東北一帶的雷雨頻率將明顯增加,并有可能成為全國新一輪降水中心。
這種“北暴雨-南高溫”的天氣結構,其實也是副高活躍的直接結果。在副高的強力推動下,南方穩定晴熱,而北方則在冷渦和高原東移槽的作用下形成大尺度對流觸發條件。簡而言之,就是“副高一推,雨就往北走”,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國今年夏季的大氣環流格局呈現出相對異常的南高北濕狀態。
對農業生產而言,這種天氣變局也值得警惕。一方面,江浙滬的高溫干熱可能影響水稻灌漿和蔬菜生長,且持續高溫期間農田灌溉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北方部分地區在降水密集階段容易引發山洪、內澇和農田積水等災害。尤其當高溫區和強對流區重疊,例如河南、湖北交界處,可能面臨“旱澇急轉”式的短時極端天氣過程。最后提醒大家,從氣候趨勢角度看,這次副高全盛并非“一波流”,它可能只是7月一連串高溫過程的起點。7月中旬后,是否會疊加臺風擾動、是否會出現副高回調帶來的降雨過程,還需要持續觀察。但當前階段,無論南方高溫,還是北方強降雨,都已成為現實,應對措施必須提前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