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GT XX,這輛號稱"AMG史上最強"的概念車,正在以F1賽道的極限科技重新定義電動時代的性能標桿。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首席技術官薛夫銘自信地表示:"我們正在打造的電動車型,與現有的V8發動機車型相比,不僅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從動力角度來看,車輛擁有相當于搭載了3臺V8發動機的澎湃馬力。"
F1血液:從紐北到公路的科技遷徙
薛夫銘的自信源于奔馳131年賽道技術的厚積薄發。AMG GT XX擁有的持久加速性能不但可以助其在賽道馳騁,更經得起德國高速公路的考驗。這種"持續輸出"能力,恰是AMG電動化戰略的核心差異點。在薛夫銘看來,當前市場多數電動車僅是"5分鐘英雄",而AMG的參照系始終是V8發動機的持久性能。
支撐這一野心的,是奔馳從F1賽場淬煉出的尖端科技:
賽道級電池:由奔馳F1動力部門HPP打造,充放電倍率達當前行業頂峰,配合精準的熱管理系統,確保性能極限釋放;
超充進化:850千瓦均充功率實現WLTP工況下"58秒增加100公里續航"的驚人補能效率;
軸向磁通電機:突破傳統徑向電機限制,功率密度與扭矩輸出躍升至全新維度。
這些技術已通過VISION EQXX概念車驗證——其24小時行駛超3,700公里的能效紀錄,即將在AMG GT XX上以性能形式重演。
性能新維度:電動跑車不是簡單地做加法
"馬力疊加只是數字游戲,AMG要復刻的是燃油性能車的靈魂。"薛夫銘的論斷直指電動超跑市場的認知誤區。奔馳給出了兩種解決思路:
1、通過換擋撥片觸發車內車外定制聲浪,電動時代依然保留"換擋儀式感";
2、通過征服紐北強化自身的賽道基因。
這套"組合拳"構成了AMG應對中國性能車市場廝殺的核心策略。當本土品牌以高性價比蠶食市場,薛夫銘明確回應:"我們在中國必須具備成本競爭力",但AMG的護城河在于"提供V8燃油車無法給予的增量體驗"。
三線并進:AMG的驅動未來
面對全球高性能電動車布局放緩的質疑,薛夫銘展現出戰略定力:"電動化向性能車領域滲透是必然趨勢,關鍵在于是引領者還是追隨者。"奔馳的選擇是多元驅動路徑并行:
燃油旗艦進化:全新開發的AMG V8發動機即將亮相;
混動技術延續:53系列高性能六缸機升級至最新排放標準;
純電矩陣擴張:覆蓋A 45級別鋼炮到S 63豪華性能車全譜系。
值得關注的是MB.OS操作系統帶來的本土化彈性。中國團隊深度參與語音控制、智能座艙及智駕研發,實現"全球技術基底+本地體驗創新"的融合。這種軟硬件解耦策略,或成豪華品牌應對中國智能化軍備競賽的范本。
「多說兩句」:
AMG的電動化攻勢展現了傳統豪門的深層思考:性能的本質不僅是零百數據,更是人車共鳴的情感聯結。薛夫銘將F1賽場十余年的混動經驗注入量產車,恰似在電動洪流中豎起一座技術燈塔——這里沒有內燃機與電動機的路線之爭,只有對"駕駛愉悅"的永恒追求。
奔馳用3臺V8發動機的動力標定,宣告電動時代性能新基準的誕生。而真正的勝負手,或許在于按下AMG純電跑車的啟動鍵時,聽到的不僅是電流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