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楠)6月30日,江蘇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博愛青春志愿服務團隊邀請鎮江市京口區二十余名中學生走進校園物理實驗室,開展“探索物理奧秘,點燃科技夢想”主題科普活動。孩子們在志愿者的帶領下,通過集中授課與實驗室參觀,零距離接觸經典物理實驗,在趣味互動中揭開科學原理的神秘面紗。
大學生志愿者化身“科學老師”,圍繞魚洗、平衡鳥、牛頓擺錘等趣味實驗器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講解共振、重心平衡、動能與勢能轉化等物理原理。在講解魚洗實驗時,志愿者一邊演示用雙手摩擦魚洗雙耳,激起水面波浪和嗡嗡聲,一邊解釋:“就像大家在操場上跑步,整齊的步伐會讓地面震動,這就是共振的力量。”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講,眼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理論講解后,孩子們迎來了親手實踐的機會。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他們小心翼翼地觸摸魚洗,感受神奇的共振現象;擺弄平衡鳥,探索保持平衡的奧秘;操作牛頓擺錘,體驗能量轉換帶來的震撼。一個個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在實踐中變得清晰可感。
隨后,孩子們步入物理演示實驗室參觀,奇幻的科學景象讓孩子們仿佛置身“魔法世界”,實驗室里琳瑯滿目的儀器和奇妙的實驗現象讓他們大開眼界。
一進門,孩子們便被桌上閃爍著幽藍光芒的輝光球吸引,紛紛圍攏過去。志愿者輕輕將手放在球體表面,原本均勻的藍光瞬間向手心匯聚,形成一條條發光的“閃電”。
“這是因為人體導電,改變了輝光球內的電場分布。”志愿者話音剛落,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輪流伸手嘗試,感受指尖電流“游走”的奇妙感覺,驚嘆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
志愿者們現場演示了磁力懸浮球、雅各布天梯等經典物理實驗,絢麗的電弧、跳動的光影,引得孩子們連連稱奇。每到一處,志愿者都會結合生活實例,詳細講解實驗的原理和應用,讓孩子們不僅看到了神奇的現象,更理解了背后的科學道理。
團隊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類活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鼓勵他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未來,團隊將繼續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青少年的科學夢想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