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世界在建最長橋梁——跨越南通、泰州、揚州三地的滬渝蓉高鐵通泰揚特大橋建設取得新突破,跨引江河斜拉橋7月1日清晨實現合龍。
此次合龍的跨引江河斜拉橋位于泰州市引江河畔,橋梁全長522.3米,主跨220米,是通泰揚特大橋上首座實現合龍的斜拉橋。
據了解,之所以選擇在深夜和凌晨進行合龍施工,是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全天氣溫最低并且穩定的時候。混凝土會熱脹冷縮,如果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澆筑,到夜間氣溫低的時候會收縮,可能會開裂,影響工程質量。
經過連夜澆筑,1日清晨6時26分,通泰揚特大橋跨引江河斜拉橋成功合龍,為后續鋪軌及全線貫通創造了有利條件。滬渝蓉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骨干通道之一,線路途經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六省市,總長約21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五分鐘過長江 安徽首條過江隧道通車
7月1日上午,安徽首條過江隧道——蕪湖龍灣長江隧道建成通車,今后,駕車從江北新區到蕪湖市區,通行時間只需要5分鐘。
上午11時,隨著隧道口信號燈的變化,等待過江的車輛緩緩駛入隧道,標志著安徽省首條過江隧道正式通車。
蕪湖龍灣長江隧道被譽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隧道位于蕪湖市長江大拐彎處,總長6公里,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其中4公里采用盾構法施工,最深處位于江面以下68米。
據介紹,此前駕車從江北新區到蕪湖市區,城南需要繞行三四十分鐘,隧道建成后從隧道過江只需要5分鐘。
蕪湖龍灣長江隧道作為蕪湖第四條跨江通道,建成通車后將大幅度提升蕪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對蕪湖推動跨江發展、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樞紐今年上半年貨運量超8000萬噸
7月1日,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今年上半年,三峽樞紐通航建筑物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累計貨運量超8000萬噸,充分釋放長江航運效能。
三峽樞紐通航建筑物主要由三峽升船機和三峽船閘組成。今年上半年,三峽船閘共運行5206閘次,通過船舶19125艘次,貨運量8140.02萬噸;三峽升船機有載運行1790廂次,通過船舶1810艘次,通過旅客超28萬人次,貨運量75.80萬噸。三峽船閘和三峽升船機優勢互補、聯合運行,充分釋放了航運效能。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技術最復雜的內河船閘,設計年通過能力1億噸。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會船舶開放以來,累計過閘貨運量達22.4億噸,年貨運量已連續11年突破1億噸,并連續3年突破1.5億噸,從最初的3400萬噸攀升至目前最高的1.68億噸。三峽升船機自2016年9月18日試通航以來,累計通過游客180多萬人次,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能。
大渡河上游巴拉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6月30日,位于大渡河上游的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巴拉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這將為區域能源安全與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巴拉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是大渡河干流規劃的第2級電站,總裝機容量74.6萬千瓦,設計年均發電量25.53億千瓦時,相當于可以滿足一座100萬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生產、生活和公共服務用電需求。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成功攻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陜哲羅鮭全人工繁殖技術,子二代全人工繁育存活率達90%,讓這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電站計劃于今年7月底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全面運營后,年均可節約標準煤約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00萬噸,對緩解區域電力供應緊張、保障迎峰度夏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