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停戰不到48個小時,沉默了整整12天的伊朗防長納西爾扎德終于現身了。既不是出現在德黑蘭、也沒有去莫斯科,而是出現在了青島的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上,并且登上了中國海軍052D改進型驅逐艦“124開封艦”。
據悉,不久之前中國海軍052D驅逐艦包頭艦在伊朗參加軍演時,伊朗海軍司令就曾登艦參觀,如今伊朗防長訪華又再次參觀052D,這似乎也傳遞了特別的信號。
對于伊朗來說,此次伊以沖突暴露出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防空系統不具備反隱身能力,以及戰機落后,因此才會被以色列奪取制空權,遭到了輪番轟炸。
而印巴空戰的表現,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是可以對外提供反隱身防空系統以及超視距打擊能力的,伊朗防長現身中國,就是不知道伊朗有沒有醒悟過來,放棄對美式器械的追求。
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1979年前)曾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軍隊裝備以美制武器為主(如F-14戰機)。盡管伊斯蘭革命后與美國決裂,但部分軍方人士仍認為西方武器在性能上優于中俄產品。這種觀念導致對中國武器的“心理落差”。
然而聯合國及美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尤其是2006-2020年全面制裁期),使其無法合法采購西方裝備。即使2020年禁運解除,美國仍通過“長臂管轄”威脅第三國對伊軍售,導致伊朗僅剩中俄等少數選項。
而身處中東核心戰略位置,伊朗為了可以保護自己,所以就選擇了發展導彈技術,伊朗的導彈發展最初靠的是中國和朝鮮以及俄羅斯,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后,朝鮮將蘇聯制造的T-54/T-55坦克、彈藥和中國制造的設備轉移給伊朗,以幫助伊朗渡過難關,這些武器轉讓活動在1981年至1983年達到頂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朝鮮充當了伊朗獲取蘇聯和中國軍事裝備(如反艦導彈)的重要渠道。
但是時至今日,伊朗還是看不起中國武器,對中國武器的性能仍有疑慮,這種疑慮讓伊朗寧愿國防力量發展緩慢,還是不樂意采購中國先進的戰機、預警機、防空系統以及信息化指揮通信作戰系統等,而這些武器明明完全有能力滿足伊朗的需求。
尤其是殲10CE,在印巴空戰中,預警機發現了目標,就直接判定好了打擊優先性,然后立即指揮電子戰系統進行電子干擾,同時又指揮殲10C做好攻擊準備,殲10C只需要按下導彈發射按鈕,導彈就可以自動追蹤、摧毀敵軍。而這些全部都是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的。
而如果伊朗真的有想法重塑伊朗的防空系統,那就應該購買中國的紅旗9B+預警機+殲10CE+霹靂15的完整殺傷鏈。尤其是殲10CE,要知道伊以整個沖突期間,伊朗未能擊落任何一架以色列有人駕駛戰機,僅擊落數架無人機,伊朗空軍現役主力機型只有F-14“雄貓”,僅15架勉強服役,零件斷供導致維修靠拆解報廢機“續命”,還有18架米格-29,航電系統嚴重落后,完全缺乏現代化作戰體系:無預警機、電子戰機等支援力量,這也是為什么在沖突期間,基本上沒有見過伊朗的戰機升空。
伊朗如果真的采購了殲10CE,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遠程導彈(射程200公里),在反隱身預警機的支持下,可對以色列F-35實施先發打擊。巴基斯坦的殲-10CE在2025年印巴沖突中擊落6架印度戰機(包括陣風戰機),驗證了對抗西方先進戰機的能力。
但是首先伊朗究竟有沒有想法獲取殲10CE,其次,中國會不會賣,因為對于伊朗獲取殲10CE,美國很早就放話威脅制裁,比如蓬佩奧就曾放話“絕不允許伊朗獲得殲-10”。
畢竟伊朗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一直面臨著美國的制裁和打壓。與伊朗很容易被美國發現并制裁,這而且,伊朗在合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誠信的行為,比如之前為了賴賬而反手舉報合作伙伴給美國等。
在這些因素下,納西爾扎德這次來中國,主要談的也不是軍事采購,也是希望中國可以繼續在中東發揮影響力,納西爾扎德對我防長表示,最近伊朗遭受襲擊,感謝中方對伊朗正當立場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中方繼續主持公道,為維護當前停火局面、緩和地區緊張局勢發揮更大作用。
但是伊朗似乎忘記了一點,如果中東想要維持和平,那么伊朗自己就要強大起來,重塑思想,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握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