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共有各類企業1萬余家,是銀川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排頭兵’?!?月24日,由寧夏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的多家媒體采訪團隊走進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在知識產權共享法庭負責人耿宇華的介紹中,記者看到各成員單位正在忙碌且有序地工作。
近年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和市場活力不斷增強,涵蓋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技術合同等類型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充分反映出社會各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顯著提升和創新主體對司法保護的強勁需求。而知識產權案件,也是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受理案件最多的類型。面對知識產權案件數量攀升、類型日益復雜、技術性強等特點,西夏區法院于2023年9月正式成立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以知識產權“楓橋式共享法庭”為核心,以六家成員單位“六站六聯六治”為機制,以法治保障之“進”,謀營商環境之“優”,實現以審判為中心、協同聯動的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滿足園區企業的司法服務與司法保護需求。
在安徽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與寧夏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被告寧夏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因未按時結算工程款,造成原告安徽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資金占用損失、停工窩工損失、棄用主材料損失等共計480萬元。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涉及多方面法律關系,案情復雜、證據繁多,為了提高庭審效率,辦案法官通過庭前會議、線上線下溝通等方式,促使雙方達成調解方案,并針對工程后期可能涉及的質保金、保修義務等問題進行一攬子解決,不僅加快了企業間矛盾糾紛的化解進度,而且減輕了訴訟成本,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
寧夏某硅材料公司、某光伏公司等4家企業的生產經理、技術部高級經理、質量經理先后離職,并與原用人單位簽訂了保密合同和競業限制合同,領取競業限制補償金。4人在競業限制期間,分別投奔到原公司的競爭企業(新疆某競爭企業和四川某競爭企業)。該4家企業申請仲裁,要求4人繼續履行行業競業限制義務,返還已領取的競業限制補償金和違約金。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辦案法官異地調取證據核實勞動者真實從業狀況,積極組織勞企雙方進行調解。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使這場涉及商業秘密的系列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在原告寧夏某科技有限公司與被告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合同糾紛案件中,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寧夏某科技有限公司針對地圖數據建設相關項目開發應用軟件。合同后續履行過程中,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欠付部分費用。經雙方協商簽訂《和解協議》,確定合同尾款金額為1210388.46元,由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分期支付。但協議簽訂后,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并未按照約定分期支付。寧夏某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催要未果訴至法院。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指導寧夏某科技有限公司在人民法院財產保全系統提交申請,并在第一時間審核通過全部保全申請材料,出具民事裁定書并移送執行局進行保全。為盡快幫助企業拿到款項,法官隨即聯系被告公司負責人,預約時間,組織雙方進行調解。調解時,考慮到被告是外地企業,專程前來調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于是法官啟用“智云”庭審系統進行互聯網軟件調解,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依法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推動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我們通過打造智慧法庭、多功能調解室、警務室,使用‘銀企安’‘移動微法院’‘掌上服務大廳’等小程序,實現線上辦與線下辦互補?!便y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中心制定《經開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站實施方案》,從組織架構、責任分工、工作機制、監督考核等方面強化責任落實,服務企業310余次,覆蓋企業320余家,12000余名職工參與其中,通過多元融合共治,發揮前端預防指導、涉企訴求辦理、知識產權保護、云上法治服務、檢察監督護企、多元化解糾紛、普法宣傳調研七項服務功能。通過“前端調解+調解確認”模式,實現糾紛“零”成本維權。源頭調解矛盾糾紛1035件,標的1.99億元,調解成功率53.4%,當場履行率87%。通過以保促調、以保促執,保全案件106件,標的額4700萬余元;督促被告自動履行案件112件,標的額1240萬余元。截至目前,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共受理著作權、商標權、技術服務、特許經營、勞動爭議、建設工程、買賣、承攬、租賃等各類糾紛1776件,處理完畢1449件,涉及標的2.72億元。
此外,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秉持“一站式服務、一攬子接收、一次性辦理、全鏈條解決”的思維,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常態化開展百名法官、警官、檢察官進企業,百名企業家進工作中心“雙百活動”,邀請企業代表260人次旁聽案件庭審,參加“紓困助企”座談會,見證案件執行過程,為企業規范管理提出整改意見。推出《關于司法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十二條舉措》,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菜單式”服務。
從主動參與化解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4000余名員工因裁員引發的群體性勞動爭議矛盾糾紛,再到聯合化解60余名貨運司機討要運輸費,以及16起涉及侵害商業秘密、職務侵占、合同詐騙等重大疑難案件,17名農民工討薪案件,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環境法治工作中心多渠道多措施的工作方法和辦案效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先后迎接國家知識產權局、最高人民法院等觀摩調研56場次,獲評中國法學會先進基層服務站點、自治區法學會優秀創新成果,受邀在全國知識產權審判理論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作經驗交流,調研文章《凝聚法治之力 護航企業創新》在中國知識產權報刊載,兩案入選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來源:寧夏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