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5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4日至31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對此高度重視,圍繞年度主題“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精心策劃“十大板塊”系列活動,共襄科技盛舉。
本文字數:7835字
閱讀時間:22分鐘
在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第九個“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下稱學會)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依據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年度主題“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精心策劃十大板塊活動,在5月上旬至6月中上旬活動期間陸續推出。十大板塊活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全面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和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生動展現規劃領域科技工作者報國為民的風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堅定廣大科技工作者對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十大活動內容涵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民生關切、會員服務、文化傳承、科技服務等多個領域,生動展現規劃科技工作者使命擔當,也是規劃科技工作者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具體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01
學習之聲·習語金句
5月26日至6月10日期間,學會推出“學習之聲·習語金句”系列專欄。專欄陸續發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規劃、城市工作、科技、教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人民城市等領域的重要論述,結合黨中央關心科技工作者的暖心故事,進一步凝聚行業共識,激勵廣大規劃科技工作者以“國之大者”為己任,號召全體規劃科技工作者一起重溫、學習和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相關內容,牢記總書記囑托,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輝煌篇章貢獻規劃力量。
網絡推文截圖(引自: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
02
規劃創新·科惠民生
該板塊活動在重慶、沈陽、北京三地舉辦,活動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設、科技惠民政策、創新產業孵化、智能交通建設等領域,旨在通過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動區域產業升級,改善民眾生活環境,增強城市的持續競爭力。通過多渠道、多維度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科技力量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深入融合,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5月下旬,“兩江慧眼”無人機城市感知系統首飛儀式在重慶兩江新區成功舉行,進入持續服務階段。該系統由學會城市感知學術專班具體負責運營,得到重慶市市級有關部門、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規劃自然資源局、消防救援支隊等單位的支持,旨在為兩江新區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的城市感知體系,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兩江慧眼”無人機城市感知系統可依托自主研發的具備異構無人機智能組網能力的智能化飛控系統,以支持全天候自主航飛換電及長距離跳點飛行的自動化機巢為基地,“多點布局、一機多巢”實現對重慶兩江新區全覆蓋,豐富城市防災預警預報、自然資源巡查巡檢、城市消防隱患排查、應急物資低空配送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兩江慧眼”無人機城市感知系統將提速在兩江新區的無人機部署組網進程,積極融入兩江新區低空智慧城市治理感知平臺,為新區低空經濟發展運用、城市治理智慧化等工作貢獻力量。
“兩江慧眼”無人機航程可達14公里,搭載超過6100萬像素的定制航攝多功能相機,可實現特定目標快速精準識別、低空正射影像快速成圖、長時序地表變化對比分析、實景三維模型建構等。
5月23日下午,學會城市感知學術專班、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聯合舉辦的“城市感知與治理實踐”學術論壇在重慶順利召開。論壇圍繞城市感知技術的理論探索、技術創新和治理實踐展開深入交流。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列松到會致辭;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二級巡視員、總規劃師李大紅,以及行業專家學者100余人參加會議。學術論壇既推動城市感知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應用,更助力學界業界為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言獻策。
“城市感知與治理實踐”學術論壇專家合影
5月24-25日,第十二屆規劃實施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規劃實施分會年會在沈陽召開,發起共建“東北地區規劃實施研究中心”倡議。規劃實施學術研討會多次入選中國科協《重要學術會議名錄》,是規劃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規劃管理工作從業者首選的科技交流平臺。研討會由學會規劃實施分會主辦,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計300余人參加會議,直播點擊量近1萬人次。本次會議為期2天,除24日主論壇外,25日上午還設有五個平行分論壇,40余位專家學者進行分享交流。25日下午,與會代表進行了沈陽市規劃實施案例實地調研。本次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了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規劃實施的新理論與方法、機遇與挑戰,取得廣泛的學術關注和影響。會議過程中,五家規劃科研單位聯合發起共建“東北地區規劃實施研究中心”倡議,攜手共議東北振興規劃實施重大課題,以規劃智慧共同助力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東北地區實現全方位振興、全面振興。
第十二屆規劃實施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規劃實施分會年會
6月12日,“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統研究報告”中期成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進,項目負責人、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項目負責人兼首席專家、學會理事、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春,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專委會主任委員馬林,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院長陳小鴻,學會理事、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孔令斌,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璟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期間,項目團隊介紹了項目實施情況,從國家戰略和政策解讀、總體思路、實現路徑三個層面匯報了階段性研究成果。與會專家提出要遵循智能交通發展的基本原則,研判未來城市發展趨勢,厘清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的邏輯關系,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及價值導向,提升研究成果的前瞻性、系統性和實用性等建議。
“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統研究報告”中期成果研討會
03
會員服務·規劃同行
為深化會員服務、推動行業信息共享、增強線上服務能力,學會于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期間推出“會員服務·規劃同行”專項活動,通過四大舉措構建全周期服務體系,助力規劃師職業成長與學科前沿實踐深度融合。同期學會還圍繞學術交流、科研論文、方案征集、職業發展推出530會員專屬服務,增強規劃科技工作者的歸屬感與獲得感。
學會于“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上線新一代會員系統,新系統集成學會學術會議、科技獎勵、會員服務、交流互動等功能,實現“一網通辦”,提升會員服務效率。通過全新的會員管理系統以及無縫銜接的會員體系,學會為每名會員記錄下其個人的學術成長軌跡和研究側重方向,從而為會員更加精準地推送相關主題的學術信息。系統上線半個月以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官網,訪問數據增長顯著,PV、UV分別增長28%、45%。
UPSC新一代會員服務系統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期間,學會依托規劃年會合作伙伴申報系統、年會論文投審稿系統,開展了“開門辦年會”活動以及年會論文評審服務工作。“開門辦年會”活動誠邀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單位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參與組織年會學術活動。年會論文征集工作中共收到 3766篇論文投稿,學會為投稿者提供重復率預審、檢測學術不端、剔除一稿多投等服務,保障學術嚴謹性,經學會各分支機構專家匿名評審,最終共有 1824 篇文章收錄到《202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
5月26日,由學會組織的“烏魯木齊市紅山中心區實施性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啟動會在烏魯木齊市城鄉建設檔案館舉行。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頂尖設計機構組成的五家入圍團隊齊聚天山腳下,擘畫未來發展新藍圖。由學會組建的資格審查委員會最終選出由浙江省規劃院、清華同衡院、華南理工大學規劃院、中規院、同濟規劃院、英國BDP、新加坡雅詩柏、德國SBA、美國MA、德國ISA等組成的5家聯合體入圍應征機構和2家備選應征機構。
“烏魯木齊市紅山中心區實施性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
04
規劃故事·逐夢追光
該活動以弘揚科學精神、樹立行業標桿為目標,通過講述歷年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作為科研“追光者”的奮斗故事,展現規劃科技工作者“扎根一線、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激勵青年人才傳承科學精神,勇攀學術高峰。
5月底至6月初,學會制作了張險峰、楊明、鞠德東、邱衍慶、王芙蓉、彭震偉、潘芳、范鐘銘等全國優秀黨員城市規劃科技工作者的事跡視頻,向全社會宣傳展示。與此同時,學會還對規劃領域的“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做了宣傳,鼓勵廣大規劃科研機構和規劃單位堅持黨建引領、積極踐行企業文化、勇擔社會責任、大力加強團隊建設。
“規劃故事·追光者”系列視頻截圖
活動期間,學會組織開展“你眼中的規劃人與城”隨手拍短視頻征集活動,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視頻征集分為兩大主題“城與人”和“城與事”,既包括拍攝老一輩規劃大師、新時代規劃領路人、身邊規劃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跡或科研生活,也包括記錄規劃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工作生活的平凡一天,還能圍繞規劃項目進行講演。
征集視頻:《一橋架南北》視頻截圖
05
惠民興縣·志愿服務
5月27日,學會組織規劃科技志愿者,赴浙江省德清縣開展“規劃科技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志愿服務活動。學會副秘書長曲長虹,學會常務理事、鄉村規劃與建設分會副主任委員余建忠,學會理事、鄉村規劃與建設分會秘書長欒峰,學會鄉村規劃與建設分會副主任委員段德罡,委員羅震東、江勇、詹敏、沈樂等多名規劃科技志愿者,通過實地調研、現場指導與專家授課相結合的方式,為鄉鎮干部講授可借鑒、能落地的鄉村規劃建設技術方法,傳遞實踐經驗和優秀案例,培育本土科技帶頭人。科技志愿服務團隊現場走訪調研了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上楊村、莫干山鎮仙潭村和五四村,為鄉鎮干部開展技術培訓。本次活動推動規劃服務下沉基層,聚焦縣域空間治理、鄉村規劃等議題,壯大志愿者隊伍,為地方發展注入專業智慧。
“規劃科技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志愿服務活動
06
規劃教育·公益行動
該板塊活動充分發揮學會跨地域、跨學科、跨部門的交叉學科優勢,以“教育幫扶+人才協同”的雙軌模式,通過開展科普進課堂、搭建跨地域育人平臺、青年教育人才交流會等方式,通過知識傳遞與實踐賦能,助力西部欠發達地區青少年樹立科學規劃意識,培養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5月29日,由學會提供學術支持的“2025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終期匯報”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與設計館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建筑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承辦,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協辦,北京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七校聯合舉辦,活動聚焦街區保護更新與社區治理的深化實踐,通過專家研討、成果匯報與綜合評圖相結合的形式,促進跨校交流與理論實踐融合,助力學生拓展專業視野、提升綜合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七校聯合畢業設計為各校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創新和實踐平臺,不同高校團隊獨特的設計模式與思維路徑在此產生了富有成效的交融碰撞,各校在城鄉規劃領域的特色教學法與先進教學模式得以交流,有效拓展了教育視野。
2025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七校聯合畢業設計
6月4日,第十一屆“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交流活動在桂林啟動。本屆“西部之光”主題為“城水一體·活力再生——歷史城區更新規劃設計”,共有來自西部34所規劃院校的500余名師生參加。約40年前,吳良鏞院士主持設計了《桂林市中心區詳細規劃》,此次,“西部之光”再次著眼于中心區,基地中的十字街地處城區中心地段,其城市更新史就是半部現代桂林城市變遷史。跨越時光,兩代規劃人重逢在桂林十字街,譜寫了一場規劃傳承與雙向奔赴。6月5日,西部院校師生們前往桂林環城水系周邊片區,通過實地調研和溝通對這一片區的現狀進行更深入地了解。6月6日,34所西部規劃院校的師生分為5組就桂林市歷史城區更新規劃設計進行了充分研討交流。
第十一屆“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交流活動
6月11日,由學會主辦,天津大學團委、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承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高級中學協辦的“規劃少年·筑夢未來”規劃科普課堂正式開講。本次活動依托學會“規劃西部行”公益品牌活動,發揮學會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優勢,為西部青少年開展城市及城市規劃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關注城市的意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高級中學的100余名高二師生參加本次活動。學會副秘書長曲長虹在活動致辭中,期望“規劃少年·筑夢未來”規劃科普講堂能給同學們播下希望的種子,了解城市規劃,更加熱愛我們的城市,鼓勵同學們就讀城市規劃專業,將來一起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張赫教授,以“致那些勇敢的城市”為題為同學們做科普講座。本次活動作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響應全國科技活動周的總體部署組成部分,積極踐行科技創新精神,由行業學會搭建平臺,聯合高校學術資源,形成學會主導、高校參與的聯動模式,為西部教育注入優質資源。課后,同學們以“我夢想中的城市”為題,通過文字和繪畫的形式,描繪了布爾津縣學生們眼中期盼的城市。共收集學生作文4篇;手抄報20份。
“規劃少年·筑夢未來”規劃科普課堂
在530活動期間,學會提供學術支持的“2025城鄉規劃專業本科六校聯合畢業設計”也同時在持續推進。該活動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承辦,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協辦,以“包容共享·創新賦能——北京酒仙橋創新城區城市設計”為題,面向高質量發展,共同聚焦酒仙橋創新城區進行城市設計。東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以及清華大學的六校師生經過一個半月的緊張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中期規劃方案。
2025城鄉規劃專業本科六校聯合畢業設計啟動儀式
07
全民數治·健康城市
2025年5月8日,學會與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可持續城市、社區和歷史遺產保護專委會在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論壇舉辦線上邊會,主題聚焦“數字化賦能健康城市建設:創新與策略實踐”。邊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科研院所的專家和學者,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在健康城市建設中的實踐,探討如何通過創新性技術優化健康資源空間配置、促進健康公平。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咨商專委會委員石楠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這是學會首次在聯合國科技創新論壇舉辦邊會,旨在匯聚全球各利益相關方,共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
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論壇邊會
08
青鋒礪劍·城就未來
該板塊活動以培育規劃新生力量、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宗旨,結合學術性、創新性和參與感,搭建青年學者與行業專家的深度對話平臺,為新時代城鄉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6月3日下午,以“東西聯動、教學創新”為內核,學會在桂林市召開第七屆東西部規劃教學研討會。研討會聚焦教師能力共建與課程體系革新,賦能城鄉規劃教育高質量發展。會議以“響應科技前沿的城鄉規劃教學”為主題,由“面向新需求的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和“數智賦能規劃專業教學的新探索”兩個議題組成,邀請了來自東西部三十余所高校的城鄉規劃教學一線的100余名教師參加。
第七屆東西部規劃教學研討會
在530活動期間,學會向青年規劃科技工作者群體宣傳了由學會推薦的第十屆中國科協“青托工程”入選者:劉伯初、佟歡、張夢竹、曹祺文4位規劃青年科技人才。同時,學會公開承諾,將整合行業頂尖學術資源與實踐平臺,為他們提供具體的托舉服務,全力支持他們在規劃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潛心研究、銳意創新。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十屆青托工程入選人才推介
6月16日,學會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第三屆大學生社區規劃師暑期工作營”開營活動。本次工作營活動將持續超過5個月,在此期間,來自南京的9所高校11個學院規劃、建筑、藝術、公共管理、社會學和人文地理學等專業的師生將結合地方需求,聯合展開城市更新規劃與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探索。活動過程中,大學生社區規劃師們將走進鼓樓區城市更新的6大典型片區,開展深入扎實的社區規劃調研,從多個專業視角為鼓樓的可持續城市更新貢獻青春力量。
第三屆大學生社區規劃師暑期工作營
09
筑夢中國·匠心傳承
該板塊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核心內容,立體呈現規劃領域科學家的精神圖譜,側重于弘揚科學家個人精神,生動展現科技工作者報國為民的風采。本次活動分為線上、線下兩個部分,線上部分依托“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張錦秋院士館,開展線上打卡活動,推動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線下部分在上海召開“滬派江南古橋營造技藝交流會”,以古橋為載體,探索傳統營造智慧的當代轉化路徑。
在今年530活動期間,學會以“張錦秋院士館線上打卡活動”為主題集中展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建筑首席大師、中建西北院總建筑師張錦秋及其建筑作品。活動向社會公眾開放,鼓勵大家按圖索驥,親自去這些經典建筑前打卡,用鏡頭記錄下你眼中的“匠心”瞬間,近距離感受張錦秋院士“新唐風”的魅力,體會大國工匠的匠心獨運。活動也是向以張錦秋院士為代表的廣大規劃科技工作者致敬,致敬他們的匠心筑夢。
天人長安塔體現了西安世園會“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的理念
如今年近九旬的張錦秋院士,依然帶領團隊在一張張圖紙上勾勒、孕育著心目中的理想建筑,不斷推敲反復論證每一個設計細節,傾盡全力為人們生活的城市注入更多的美好和詩意。
5月14日,學會鄉村規劃與建設分會、上海市城市規劃學會國土和鄉村規劃專業委員會、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建筑遺產技藝傳承中心聯合主辦,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的“滬派江南——古橋營造技藝交流會”在上海市嘉定區州橋老街舉辦。本次活動聚焦江南古橋的歷史價值與營造技藝,旨在深入挖掘江南鄉村歷史文化空間價值,推動古橋營造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助力鄉村振興與文化保護。會議邀請了古橋修復專家、高校學者及行業從業者,圍繞傳統石橋營造技藝、材料特性及修復技術展開深入探討,為鄉村振興中的歷史空間保護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實踐參考。
“滬派江南——古橋營造技藝交流會”參會代表合影
10
團體標準·公眾參與
該板塊活動通過《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導控》系列團體標準的發布和宣傳,彰顯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時代價值。《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導控》系列團體標準由學會副理事長段進院士領銜,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編制,首創方法指南+編制通則+各地區導則的“1+1+N”開放式架構,構建了兼具科學性與包容性的技術體系,為破解鄉村特色流失、技術標準體系無法兼顧普適性與在地性等難題提供了解決思路。該系列團體標準不僅填補了空間基因傳承的技術空白,更通過標準化手段將傳統營建智慧轉化為現代治理能力,為現代化建設注入文化動能。
6月10日下午,以“傳承空間基因,共繪特色村鎮”為主題的《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導控》系列團體標準發布暨圓桌對話在南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空間發展與城市設計技術創新中心、數據空間分析與城市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虛擬教研室共同承辦。吸引3000余名跨領域參與者,既是一次標準發布,更是一場凝聚行業共識、推動學科交叉的全民科普。
學會首套系列團體標準《特色村鎮空間基因傳承與規劃導控》發布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30 |【規劃教育】播撒希望種子,響應科技前沿,第七屆東西部規劃教學研討會在桂林召開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5.30 | 【惠民興縣】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科技志愿服務團隊赴浙江省德清縣提供鄉村規劃技術服務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5·30 |【規劃教育】開講啦!學會城市規劃科普走進西部中學課堂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