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I+醫療"的浪潮奔涌,醫療AI概念股在美股、港股和A股市場均表現強勁。
二級市場狂奔,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AI醫療一級市場的投資熱情。
各地政策也在推動AI醫療發展,國家醫保局推出“醫保影像云索引”打破數據孤島,上海、天津等地出臺專項政策,明確提供稅收優惠和資金支持AI醫療商業化。
據智藥局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AI+醫療健康賽道共有67筆融資,總額近60億美元。
從公司領域來看,AI正在賦能醫療健康的各個環節,包括藥物研發、醫療護理、醫院運營、保險索賠、智能診斷、疾病預測、智能藥房等........
這表明,AI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應用,更是對整個醫療產業的價值鏈進行系統性重構。
此外,AI醫療大額融資頻發,共計超過17筆過億美元融資,幾乎全部集中在美國。
國內AI+醫療健康賽道也迎來了多筆巨額融資,共有10筆過億元人民幣融資,主要集中在AI+影像學、腦機接口、AI醫療大模型、AI+疾病管理等領域。
以下是2025上半年全球AI+醫療健康融資情況統計:
前十大融資中A輪及更后期輪次的融資占據主導地位,這表明市場正在走向成熟,投資者越來越傾向于支持那些已經證明了其技術可行性并準備擴大規模和商業化的公司。
其中,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emis Hassabis創辦的AI制藥Isomorphic Labs共同創下融資紀錄,均獲得6億美元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自動化醫療筆記的 AI 初創公司Abridge更是在半年完成2筆融資,分別為2.5億美元的D輪融資以及3億美元最新一輪。如今,Abridge的估值4個月翻倍,已經來到了53億美元。
中國AI+醫療影像大模型公司聯影智能逆勢加碼,拿下1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足以見得市場對AI醫療的信心。
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AI+醫療健康賽道融資Top10:
Neuralink:馬斯克創辦的腦機接口
5月底,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融資6億美元(43億人民幣),公司投前估值已經達到90億美元,刷新腦機接口賽道的紀錄。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由馬斯克聯合多位神經科學家、工程師共同創立,最初目標是開發腦機接口來治愈腦部疾病。
Neuralink的主要技術是一種被稱為“Link”的微型植入式設備,它由數千根比頭發絲還細的柔性電極線組成,這些電極線能夠讀取和寫入大腦活動。他們的機器人外科手術系統能夠精確地將這些電極線植入大腦皮層,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組織的損傷。
2024年1月30日,第一個人類接受了植入物Neuralink,恢復良好,初步結果表明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前景。
馬斯克表示,Neuralink的第二款產品「Blindsight」將在今年內首次在人體上植入,旨在恢復盲人的視力。
Isomorphic Labs:諾獎得主創辦的AI制藥
今年3月,AI制藥公司Isomorphic Labs宣布籌集6億美元,由Thrive Capital領投,GV參投,現有投資者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跟投。
該筆融資成為今年以來AI醫療賽道最大的一筆融資。而該公司創始人為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emis Hassabis,他因為領導AlphaFold2項目而聞名于世。
除此之外,Isomorphic Labs與其姊妹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ate的支持,因此公司早期都由母公司提供資金,長期處于匿名模式。
公司開發了多款下一代AI模型,包括與DeepMind共同打造的AlphaFold3,這個最新版本相較于諾獎成果AlphaFold 2更為先進,能夠準確預測所有生命分子的結構和相互作用。
去年,Isomorphic Labs宣布與跨國制藥巨頭禮來和諾華達成了兩項價值30億美元的藥物發現協議,涉及針對多種疾病和靶點的創新療法,最近諾華還進一步擴大了雙方的合作范圍。
Isomorphic Labs內部也正在推進針對腫瘤學和免疫學領域的多個藥物項目,公司CEO表示,其開發的AI設計藥物將在今年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Pathos AI:醫療AI頭部公司鼎立支持
2025年5月,AI+生物技術公司Pathos AI宣布完成3.65億美元D輪融資,投后估值達16億美元。
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AI+精準醫療Tempus AI參與創辦,Tempus利用為患者提供低價測序服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癌癥患者分子數據庫。
Pathos AI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利用這些數據,并開發用于藥物研發及患者選擇的模型。近日,公司旗下的CBP/p300 抑制劑正在開發用于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目前正在進行1b/2a 期試驗患者給藥。
另一款藥物 P-500,是一種高選擇性的 PRMT5 抑制劑,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包括高級別膠質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
今年4月,阿斯利康和Tempus AI以及Pathos AI簽訂多年期戰略合作協議,三家公司將共同構建一個腫瘤學多模態基礎模型,用于獲取生物和臨床見解,開發治療方法。
Truveta:AI+真實數據公司
2025年1月,醫療數據平臺提供商Truveta獲得3.2億美元融資,由再生元和Illumina投資。
Truveta成立于2020年,總部位于美國華盛頓州,是一個由美國醫療系統組成的集體,以 “用數據拯救生命”為使命,提供最完整、最新和符合監管標準的EHR數據。
根據公司介紹,Truveta匯集了來自超過1.2億患者的 EHR 數據,包括臨床記錄和圖像,與 2 億患者的已結案索賠相關的數據。
成立后的兩年,輝瑞和真實世界數據公司Truveta合作,后者能夠實時獲取超過5000萬患者的完整電子病歷數據,從而幫助輝瑞實時發現、監控和評估潛在安全性信號。
Abridge:AI筆記軟件獨角獸
今年2月,Abridge完成了2.5億美元的融資,最新估值高達27.5億美元(約人民幣197億元),一躍成為AI應用領域的獨角獸。
公司預計其ARR(年度經常性收入)在2024年達到5000萬美元。已在美國超過110個醫療系統中部署其AI平臺。
Abridge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美國匹茲堡。公司的創始人為Shiv Rao博士,是一位心臟病專家。
2023年, Epic 選擇 Abridge 作為其首個生成式AI的合作伙伴,將該技術直接集成到醫療記錄系統中。這也意味著醫生無需學習新軟件,在不改變現有工作習慣下,大幅度縮減文書時間。
截止目前,截止目前,Abridge已經在美國超過110個醫療系統中上線,為16000名醫生提供服務。
公司客戶包括佛蒙特大學衛生系統、Christus Health、芝加哥大學醫學院、Sutter Health、耶魯紐黑文衛生系統、UCI Health、埃默里醫療保健、堪薩斯大學衛生系統、UPMC和其他數十個衛生系統。
聯影智能:巨頭押注,AI放射學
今年6月,聯影智能宣布完成10億元A輪融資,成為今年以來國內AI醫療最大一筆融資。
聯影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聯影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布局AI+放射學領域。
截至目前,已獲批22張NMPA二類證,12張NMPA三類證,15款應用獲批FDA認證,13款應用獲歐盟CE認證。
此次募得的資金將重點投入醫療大模型和智能體研發。
今年4月,聯影智能發布了“元智”醫療大模型,模型由數千萬醫療影像數據、數十萬醫療級精細標注數據訓練而成,支持10個以上影像模態、約300種影像處理任務。
英矽智能:AI驅動的創新藥公司
前不久,英矽智能宣布E輪融資全部交割,本輪募資總額約1.23億美元,超額完成既定目標。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科技公司,聚焦癌癥、纖維化、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衰老相關疾病等未被滿足醫療需求領域。
基于其AI研發平臺,英矽智能建立了超過30條豐富的自研管線組合,并從中提名了20款臨床前候選項目,其中10款化合物獲得臨床試驗許可。
其中,公司使用AI平臺Pharma開發的TNIK抑制劑Rentosertib,已經在臨床2a期獲得驗證。Rentosertib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所有治療組中觀察到的治療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因此達到了主要終點。
此外,公司累計完成四項藥物對外授權合作,涉及總金額超過15億美金。
深睿醫療:影像學AI領先企業
今年1月,深睿醫療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總規模近5億元,由君聯資本及杭州市區產業基金共同參與完成。
深睿醫 療成立于2017年,是中國醫療人工智能(AI)領域,特別是醫學影像AI方向的領先企業。
截至目前,深睿醫療已經獲得14張NMPA三類證居于行業前列,AI產品年使用量近2億次。
深睿醫療的產品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為數千家醫療機構提供從AI輔助診斷、智能篩查、臨床決策、患者服務到醫療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服務。
階梯醫療:腦機接口領先企業
隨著全球技術的不斷進展,2025年腦機接口技術也正在獲得資本的持續關注。
今年2月,階梯醫療宣布完成3.5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奧博資本、禮來亞洲基金和源來資本。
據統計,這是目前國內植入式腦機接口領域最大一筆融資。
階梯醫療成立于2021年8月,總部坐落于上海,創始人來自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也是國內最早一批關注該技術的團隊之一。公司的技術路徑和馬斯克創辦的Neuralink類似,均為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
公司計劃于2025年啟動國內首個侵入式腦機接口長期埋植前瞻性臨床試驗(FIM),并落成國內首個醫療級腦機接口MEMS生產基地。
微脈:AI+全病程管理平臺
1月7日,AI+全病程管理服務平臺微脈宣布,已完成2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
微脈成立于2013年,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中國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務提供商。
微脈公司開發了采用 M.A.S.(多智能體系統) 及 MoM(混合模型) 架構的 CareAI,是中國首批AI醫療管理平臺之一。
截至 2025 年 6 月,公司 已與 157 家醫院直接簽約并設立全病程管理中心,累計為約 50 萬名患者提供服務,覆蓋超 80 個病種。
6月27日, 微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從5.12億元增長27.5%至6.53億元。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