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方消息證實,中國與巴基斯坦正積極推進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區域合作倡議,旨在構建一個更具活力的新型區域組織,以取代長期陷入停滯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
【中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于6月19日在昆明舉行三邊會議】
6月19日,中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三國外交高層在昆明舉行的閉門會議中,重點探討了該組織的框架設計、合作領域及發展路徑。
根據規劃,新組織將秉持開放包容原則,在初期核心成員基礎上,逐步吸納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南亞國家參與,同時保持對印度參與持開放態度。
數據顯示,該組織成立近40年僅舉行18次峰會,最近一次還要追溯到2014年。印度長期將SAARC作為實施地區霸權的工具,不僅刻意邊緣化巴基斯坦,更在2016年單方面抵制峰會,導致該機制陷入癱瘓。
【中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于6月19日在昆明舉行三邊會議】
另外,印度也將被邀請參加新的組織,但鑒于印巴之間目前的激烈矛盾,莫迪政府不太可能對此做出積極的回應。
分析人士指出,新倡議的提出恰逢南亞地緣格局深刻調整之際。
一方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經濟走廊等項目,已為區域合作樹立成功典范。
另一方面,印度奉行的單邊主義政策正使其地區影響力持續下滑。在此背景下,一個更加平等、務實、高效的新合作平臺,有望為南亞國家突破發展瓶頸提供全新路徑。
【各方的最終目標是邀請其他南亞國家加入這一新組織】
2016年印控克什米爾軍事基地遇襲事件后,印度聯合孟加拉國、不丹和阿富汗集體抵制在巴基斯坦舉行的SAARC峰會,這一政治操弄直接導致該區域合作機制陷入癱瘓。
為繼續孤立巴基斯坦,印度隨后推出"環孟加拉灣倡議",但這一替代方案成效慘淡——成立24年僅召開4次峰會,2004年達成的自貿協定至今仍停留在紙面。這充分暴露出印度區域領導力的嚴重缺陷:其南亞政策完全取決于鄰國是否"親印",合作與否全憑政治好惡,毫無連續性可言。
【印度自視“南亞老大”,只想通過組織的議程推動本國的利益】
南亞各國逐漸認清一個殘酷現實:印度既無意愿、也無能力推動真正的區域一體化。這一認知在2023年5月7日空戰后更加明晰——巴基斯坦空軍憑借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機取得壓倒性勝利,不僅打破了印度軍事優勢的神話,更讓地區國家看到多元化戰略選擇的可能。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三邊合作機制于6月19日在昆明應運而生,首次為南亞國家提供了繞開印度、平等參與區域合作的全新選項。
【5·7空戰一役,巴基斯坦在中式裝備的加持下打出了自己的威風】
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其代表以"反恐關切"為由拒絕簽署聯合聲明,這種孤立主義做派與昆明會晤的融洽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莫迪政府必須面對一個根本性抉擇:是繼續堅持"印度中心論",通過斷水威脅等手段維持虛妄的霸權;還是接受多邊平等框架,與地區國家共享發展機遇?
歷史數據給出殘酷評判,占全球人口24.1%的南亞,GDP僅貢獻4.3%,區域內貿易占比更低至5.6%,這些數字無情揭露了印度"領導"下區域合作的失敗。
反觀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已創造超75萬個就業崗位,建成包括瓜達爾港在內的數十個重大項目。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紅利,正在重塑南亞國家的地緣經濟認知。隨著馬爾代夫要求印度撤軍、尼泊爾擴大對華電力合作等事件接連發生,一個由中國提供發展方案、各國自主選擇參與路徑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