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國參議員格雷厄姆爆出猛料:500%關稅法案,特朗普點頭了。
偏偏這時候,俄軍剛拿下盧甘斯克全境,11萬大軍正往波克羅夫斯克壓過去,特朗普卻把刀架在中印脖子上。
美國這招狠在哪?莫迪還能怎么接招?
作者-山
500%關稅炸彈,美國徹底急眼了
500%的關稅,聽著就讓人倒吸涼氣。這回特朗普是真急眼了,連平時裝出來的"外交辭令"都不要了。
格雷厄姆這老哥們兒可不是隨便放炮的人,他跟特朗普是鐵桿球友,兩人在高爾夫球場上密謀的次數,估計比在國會開會還多。
這次他敢公開放話,說特朗普已經點頭支持這個法案,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法案內容簡單粗暴:只要中國和印度繼續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美國就對兩國商品加征500%的關稅。
聽起來像開玩笑?可這就是特朗普的風格。2018年他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時,誰能想到會打得那么兇?這回格雷厄姆說得明白:中印兩國買了俄羅斯70%的石油,"維持著普京的戰爭機器",必須切斷這條血脈。
但這招真能奏效嗎?先說可行性就有問題。美國歷史上從沒對盟友加征過這么狠的關稅,500%的稅率遠超WTO規則,搞不好會把整個全球貿易體系給掀翻。
更要命的是,美國自己也扛不住。印度是美國農產品的大買主,2024年美印貿易額達到1290億美元。這要是真打起貿易戰,美國那些農業州的選民,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特朗普。
不過啊,特朗普這算盤怕是要落空。為啥?你看看俄軍這邊的動靜就知道了。
俄軍突破連環炸,普京這盤棋太狠
說起俄軍,這次真是太狠了。7月1日,俄羅斯官方宣布:盧甘斯克州全境被俄軍完全控制。這消息有多震撼?
要知道,盧甘斯克可是頓巴斯的"雙核心"之一,俄烏開打三年多,這是俄軍第一次完整拿下烏克蘭的一個州。
盧甘斯克地區領導人帕謝奇尼克在Telegram上高調宣布:"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已實現100%解放。"這話聽著刺耳,但確實是事實。
更讓西方頭疼的是,俄軍現在正向波克羅夫斯克方向集結11萬兵力,這可是開戰以來單方向最大規模的兵力部署。
波克羅夫斯克這個烏東重鎮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已經緊急警告,俄軍在該方向日均交火50次,攻勢異常猛烈。
這座城市扼守著烏軍在東部的鐵路補給線,一旦被切斷,整個頓涅茨克防線可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歐美政客現在最擔心的是什么?按照俄軍目前的推進速度,烏克蘭可能在今年秋天徹底失去敖德薩,那可是僅存的黑海出海口啊。
想想都讓人發抖,沒了敖德薩,烏克蘭就真成了內陸國,西方的軍援怎么運進去?俄軍已經開始猛烈轟炸敖德薩港口,明擺著要切斷西方的援助通道。
更糟的是,美國停止了E-8"聯合星"指揮機的支持,烏克蘭的防空預警時間從原來的8到10分鐘,縮短到現在的90秒。90秒!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攔截效率直線下降。
眼看著局勢這么個走法,最慌的其實不是烏克蘭,而是坐在新德里的莫迪。
莫迪徹底懵圈,左右不是人了
莫迪現在是真的懵圈了。這老哥之前可是春風得意,拜登在位時把他當"民主伙伴"供著,西方媒體把印度吹成"制衡中國的南亞棋子"。結果特朗普一上臺,畫風突變,連個笑臉都不給。
你看看這幾個月印度的遭遇:4月份,美國對印度加征了26%的關稅,還公開威脅說,7月9日要追加16%的"互惠稅",涵蓋鋼鐵、鋁、汽車零部件等核心產業。
莫迪急了,趕緊派高級代表團飛華盛頓,想面談化解,結果呢?談了整整四天,特朗普連面都沒見,直接讓印方吃了閉門羹。這臉打得,啪啪響。
更要命的是經濟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速從去年的7%驟降到5.5%,紡織、汽車零部件行業失業率飆升,光這三個月就新增失業人口180萬。一旦7月9日的追加關稅落地,印度全年對美出口損失預計超過73億美元。
但印度能硬扛嗎?根本扛不住。印度制造業對中國的依賴已經深入骨髓,2025年第一季度中印貿易逆差高達280億美元,在手機零部件、工業機床等關鍵領域,對華依賴度超過70%。
蘋果在印度設廠三年,本土化率才剛突破15%。中國產品一斷供,相關產業立馬癱瘓。
國內政治壓力也讓莫迪焦頭爛額,印巴邊境沖突剛結束,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農民抗議潮此起彼伏,反對黨拿移民政策猛攻政府。
莫迪這屆政府的民意基礎,已經岌岌可危。在這種內外交困下,莫迪還能裝強硬嗎?
到了這份上,莫迪也只能認命了。
三家抱團成鐵三角,新棋局正式開張
認命的結果,就是這個3:1的格局徹底成型了。特朗普想用關稅大棒拆散中俄印,沒想到卻把三家越推越近。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24年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90萬桶/日,創歷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印度在WTO等國際場合多次與中俄協調立場,公開反對美國的"單邊關稅主義"。
中國外交部更是明確表態:中俄貿易是正常經濟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擾。
俄羅斯這邊也不閑著,趁機擴大與印度的能源交易,用盧比-盧布結算規避制裁。
普京的算盤打得精:你美國不是想孤立我嗎?那我就拉著中印一起玩,看誰孤立誰。
印度雖然想在中美俄之間左右逢源,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讓莫迪騎虎難下。屈從美國?那就失去廉價俄油和武器供應。反抗美國?面臨的是高額關稅和市場封鎖。
更糟的是,印巴沖突暴露了印軍弱點,西方對印度的"戰略價值"評估正在下降。
莫迪政府內部已經有人在重新審視"親美路線"的代價。加強與中俄合作,可能是唯一出路。但這也意味著徹底告別"騎墻戰略",站隊表態的時刻到了。
從大趨勢看,這個3:1的格局不是臨時拼湊,而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基礎。中俄印三國GDP總量超過23萬億美元,人口近30億,市場潛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三國都有抵制美國霸權的共同需求。中國要突破技術封鎖,俄羅斯要擺脫制裁困擾,印度要實現真正獨立。利益一致,自然抱團取暖。
接下來的戲更精彩。特朗普越是施壓,三國合作就越緊密。好戲還在后頭呢。
結語
說白了,特朗普想用關稅大棒拆散別人,結果卻把自己給孤立了。這世界就是這么有意思,你越想當老大,別人越要抱團對付你。歷史的車輪啊,從來不按某個人的意愿轉。
莫迪從一開始就看錯了局勢,以為可以在大國間游刃有余,結果發現自己早就被當成棋子。現在好了,被逼上梁山的感覺,估計他這輩子都忘不了。
你們說,莫迪會不會在最后關頭突然翻臉,徹底投靠中俄?還是會像墻頭草一樣繼續搖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