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養狗是為了生活,更像是家里添個活寶。可這一年多,感覺養狗就成了門‘技術活’,不但要會喂,會陪,還得精通政策和操作!”
一大早,小李推開窗,看到小區公告欄上紅彤彤的新提醒:“請各位犬主按規范養犬,違者將嚴懲不貸。”他苦笑著給自己的邊牧戴好智能項圈、嘴套,狗證、疫苗卡一樣都不能少。
今年起,市里按照城區、郊區實行分級管理,小李住在最嚴的核心區,最多只能申請登記一條寵物犬。第一年“進門費”500元,續期每年再交200元,芯片、疫苗少一步都別想下樓。
新規定還要求每只犬都要裝定位芯片,辦證時會給條帶衛星定位功能的金屬狗牌。手機掃一下,就能查到“戶籍信息”。要是帶狗遛彎被抓到沒牽繩,不用等警察上前,系統后臺直接遠程報警。
今年系統上數據翻新,每個月查處無繩遛狗逾千,違規大型犬已被處理近百起。收容所新建兩座,專門安置違規犬,光維護費用就夠買兩輛“小電瓶”。
社區還特地指定了專屬遛狗場地。入口裝著智能垃圾清理箱,主人必須自帶拾便袋,攝像頭全覆蓋。有次鄰居王姐忘拿狗繩,被物業大哥當場叫停,第二天短信來了:“初犯警告,下次罰款300。”
小李也報了免費的社區訓犬課,其實以前覺得麻煩,但真上過兩次課,看見狗狗能乖乖等紅燈、不撲人,他心滿意足地發了個朋友圈:“狗狗社會化,從主人做起!”六成以上的鄰居如今都在習慣這種新生活。
設備更新也帶旺了產業鏈。去年底賣烈性犬的店大部分倒閉,智能狗繩、GPS項圈成熱銷。連買寵物責任保險的鄰居也多起來了,官方數據說比五年前多了一倍。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習慣新規。“給狗戴嘴套出門,它老不自在,總用爪子扒。”老劉說,不過轉念一想,被抓到可是直接扣分、罰款。“小命”要緊,該聽還是得聽。
每月一次,警務巡查來小區抽查,頭一次不牽繩罰200,三次直接吊銷狗證,狗只能送收容所。今年全市已經發了十多萬份小冊子,“文明養犬”變成全民口號。收容所那邊,收進來的違規犬數量創新高。
更重要的是,萬一狗傷了人,主人不僅要賠錢,還可能被拘留甚至追究刑責。新引入的區塊鏈健康檔案讓一切都清晰可追,其它城市都在觀摩學習。
其實大家一開始都埋怨規定太強,但是時間一長,相信規矩帶來的秩序是看得見的:街上亂跑的小狗沒那么多了,溜達更安心。
小李現在最開心的是,每次遛狗回家路上,都能聽到路人夸一句:“你家的狗可真有規矩。”他也慢慢相信,規范和自由,其實是一對好搭檔。
“有些難熬,但習慣就好。畢竟,這份安全與舒心,是我們和毛孩子一起努力換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