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畔,星光匯聚;津沽大地,德耀生輝。6月18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主辦的“河海星光·德耀津城”第八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表彰活動,在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大劇院舉行。活動現場,沒有炫目光環,只有質樸的微光匯聚成河;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歲月的沉淀回響如歌。
“先有國再有家,直到我自己當兵,才理解了當初父親的選擇……”舞臺中央,楊長林的聲音帶著歲月磨礪的厚重。作為“登高英雄”楊連第的長子,他用一生丈量著承諾的重量。父親犧牲那年才8歲的他,從此用60余載光陰守護一句無聲的誓言——讓英雄精神永不褪色。當“誠實立身固本,承諾重逾千金”的頒獎詞在會場回蕩,第八屆天津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楊長林、邢蘊靜、劉津東、劉勇、李茂津、繆曉磊以及江浩然的代表等共同登上舞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一諾千金的天空。
舞臺光影流轉,一尾尾鰱魚躍上大屏。寧河區第四幼兒園的孩子們用稚嫩的舞姿訴說著《魚爺爺的心里話》——那位守著魚塘67載的金萬昆,把生命熬成育種池里的晨昏,被漁民喚作“水產界的袁隆平”。孩子們舞動的指尖劃過光影,仿佛觸碰到了那份初心如磐的匠心——這也是金萬昆、王學峰、閆虎民、孫德嶺、趙強、黃宗寶、劉千、劉軍、張學禮等第八屆天津市敬業奉獻道德模范們最樸素的信念和最深沉的熱愛。
快板聲驟然響起,驚心動魄的冰河救援在舞臺重現。年近古稀的牛漢中毅然出手,救起兩條小生命后悄然隱入人海。與他共同獲得第八屆天津市見義勇為道德模范的張伯海,同樣是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他們迸發出的人性光芒,比舞臺上所有的燈光更耀眼。他們用血肉之軀在生死線上刻下“義”字的筋骨,讓“胸有大愛”四個字有了灼熱的溫度。
溫情脈脈的燈光下,舞臺劇《寶島叔叔》正上演著跨越海峽的孝親故事。河北區居民馬瑞平照料臺灣歸來的叔叔直至生命終點,用三千個日夜的守護,溫暖了“兩岸一家親”的親情。她與同樣獲得第八屆天津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的王智萍、林逢欣,讓“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的古訓在津門街巷落地生根。
當高原孩子的歌聲從雪域傳來,鏡頭里的李純民正走在助學路上。1979年,他響應國家支援西藏的號召,離開剛出生4個月的孩子,來到西藏昌都類烏齊縣工作。近5年的援藏生活,讓他與當地的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從1979年至今,他的援藏之路,持續走了46年。即使是在退休后,他也曾多次重返藏區,用皺紋里嵌著風霜的臉龐,鋪就雪域教育的“新天路”。視頻里,藏族孩子們齊聲說著:“李爺爺,謝謝您,我們愛您……”此刻,李純民與馬芳菲、王金成、劉慧軍、李德全、肖翰、趙永華等第八屆天津市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如星辰般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星空中靜靜閃耀。
第八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表彰活動在《平凡里的光》的旋律中進入尾聲,而道德的光華正從舞臺流入城市血脈。
我市自2009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至今已歷經八屆。評選共設有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孝老愛親五個類別。截至目前,共166人(組)獲評該榮譽,13人(組)獲評全國道德模范。
他們,是道德的踐行者,更是文明的傳播者。
這些來自市井街巷的普通人,用一生守護一句承諾,用雙手托舉陌生生命,用雙肩扛起家族傳承,用腳步丈量大愛無疆。他們沉默如大地,平凡如微塵,卻為時代精神鑄就了不朽的坐標。
當這些微光匯聚成河,津沽大地便有了砥礪前行的永恒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