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104歲生日。是慶祝,更是行動與擔當的映照。對于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而言,這一天,他們選擇以最質樸的方式詮釋信仰的力量——堅守崗位,心系群眾,服務奉獻。這份“平常”的選擇,恰恰是黨性最真實的注腳,是初心最生動的踐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特別推出專題 “‘七一’,他們這樣過”,選取三位扎根盤錦不同戰線的共產黨員典型,記錄他們這一天最真實的工作與生活剪影,他們用崗位上的堅守、服務中的熱忱、平凡里的執著,表達著對黨最深沉的情感與最堅定的承諾。他們的故事,是千萬黨員的縮影,詮釋著“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深刻內涵。他們的“這樣過”,是對黨的生日最深情的禮贊,也是對紅色基因最有力的賡續。向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致敬!
楊橋:扎根基層書寫青春
楊橋(右)叮囑農戶注意汛期防澇。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104歲生日。上午,省委舉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黨課暨年輕干部座談會,盤山縣吳家鎮鎮長楊橋作為盤錦年輕干部代表參會。“參加這次大會,我深受觸動、倍感鼓舞,也更加清醒認識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楊橋話語中滿是使命感。他表示,將把會議精神轉化為行動指南,全力帶領鄉親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當天下午3點多,結束會議返回盤錦的他,沒有片刻停歇,迅速投入到工作當中。
近期,盤錦進入多雨時段,防汛工作成了楊橋心中的大事。剛回到工作崗位,楊橋便與同事奔赴雙橋子村蔬菜大棚、吳家灌區進水閘等地,仔細查看水情,耐心傾聽群眾訴求。“這陣子降雨頻繁,有啥問題隨時和我們說。”楊橋一邊查看大棚結構,一邊叮囑農戶,強降雨可能導致土壤過濕,甚至出現農田漬澇,要關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對農作物的不利影響,做好防范措施。據了解,進入汛期以來,吳家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積極應對、周密部署,把隱患排查、物資儲備等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全方位構筑防汛安全屏障,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身為“80后”、有著十年黨齡的年輕干部,奮斗是楊橋青春最鮮明的注腳。“我是共產黨員,扎根鄉土是我的選擇,為民服務是我的初心。”他語氣堅定。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楊橋立志做一粒種子,把青春和熱血播撒在盤錦的大地上,用實干擔當踐行入黨誓言。因為從小在盤錦長大,對盤錦的一草一木飽含深情,因此,大學畢業后,他毅然選擇留在盤錦,決心用所學建設盤錦。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困難挑戰不斷,但楊橋從未有過絲毫退縮。他始終勇挑重擔、沖鋒在前,以飽滿熱情、昂揚斗志和務實作風投身工作。
“接下來,我會繼續扎根基層、服務群眾,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嚴的工作標準、更實的工作舉措,履行好黨員干部的職責,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中貢獻積極力量。”楊橋目光堅定。在基層這片廣闊天地里,他正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書寫新時代年輕共產黨員的奮斗答卷。
記者 趙麗/文 潘浩/圖
吳晶:用忙碌獻禮黨的生日
吳晶(右)給老黨員送去“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7月1日這天,吳晶馬不停蹄地忙碌著,帶領興隆臺區惠賓街道康橋社區黨員度過一個別樣的黨的生日。
一大早,吳晶就來到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因為前一天晚上,聽聞綜合服務大廳AI智能辦公系統臨時出現故障,她連夜聯系通信部門反饋故障狀況。吳晶同工作人員與通信部門技術人員現場視頻連線,通信部門技術人員根據所指,進行后臺操作,故障很快排除。吳晶現場觀看AI智能辦公系統演示正常運行后,急忙趕往辦公室整理物品。她要率社區黨員代表去給一批老黨員“送禮”。
上午9點,吳晶同社區數名黨員代表首先走進老黨員趙素君家中,將一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遞到趙素君手上。老人接過這份特殊的“節日禮物”,摩挲著金燦燦的徽章,激動地說:“這枚徽章是黨對我的認可,更是一份責任呀!”隨后,吳晶率社區黨員代表分別入戶,10名老黨員先后收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光榮在黨50年”是一份“紅色禮贊”,每一枚紀念章背后,都是矢志不渝的堅守,是“一顆紅心永向黨”的生動詮釋。獲得徽章的老黨員們既欣慰,又激動。
臨近中午,吳晶與社區志愿者趕到社區居民侯海龍家。數日前,侯海龍的一歲幼子患病,手術費一時告急。吳晶獲知情況后,與社區黨委委員聯動4家社會組織,兩天內籌得20100元善款,侯家燃眉之急得以緩解。“孩子現在狀態咋樣了?”吳晶進門先問孩子近況。得知侯家娃娃要在天氣轉涼后再去手術,目前身體狀況穩定,吳晶和志愿者無比欣慰。
盤錦近期連日降雨,并且天氣預報可見,未來兩周雨水連綿。吳晶放心不下社區防汛準備工作,當天午后,吳晶聯系小區物業公司有關負責人,趕到物資儲備現場,一一查看。吳晶囑咐物業公司人員,小區內的排水邊溝要查驗清理,擋水沙袋必須做到有備無患,防汛應急措施必須細化可行……
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吳晶多年來一直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將社區黨建融于為民、便民、安民之中。忙碌已成為她的每日常態,社區黨委一班人緊隨其忙碌的步伐,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將康橋社區“經營”成為獲得諸多省、市、區先進稱號的社區。
記者 孫俊程/文圖
李效凱:無聲處的堅守
李效凱化身“校園安全員”,檢查康復設施。
7月1日7時10分,當盤錦市特殊教育學校還沉浸在靜謐之中,李效凱已早早抵達校園。作為學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兼學前大班班主任,她胸前的黨員徽章在晨光中熠熠生輝,比往日更多了幾分鄭重——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是黨的生日,還意味著要以更高的標準踐行責任與擔當。
走進辦公室,李效凱扶正黨員徽章,翻開筆記本,工整字跡記錄著她28年特教生涯與11年黨齡交織的奮斗歷程。她習慣性翻開學生花名冊,撥通一名請假學生家長電話,“孩子最近狀態怎么樣?學校送的牛奶和衣物收到了嗎?”聽到家長感激的回應,她眉眼舒展,又迅速投入到下一通溝通中。這份細致,源于她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2020年,她與同事開展“地毯式排查”,走遍盤錦大街小巷,將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率從95%提升至98.87%,讓更多“折翼天使”重返校園。
上午9時,黨員學習會準時開始。李效凱緊密結合黨的精神,有條不紊部署工作:“暑假前要完成黨員教師理論學習計劃,新學期重點推進黨建與教學融合……”會議室里,翻動文件的窸窣聲和記錄的書寫聲交織。
會議一結束,李效凱立刻轉換角色,化身“校園安全員”。中午學生休息時,她開始檢查娛樂、康復設施。在滑梯旁查看螺絲是否松動,檢查孩子們騎的小車是否需要修理,穿梭在功能教室,踮腳檢查高處設備,彎腰查看線路接口,嘴里反復念叨:“每一處細節都關乎校園安全。”處理完班級行政事務,她又投入到教學方案、課程安排的研究中。
傍晚,余暉為李效凱的黨員徽章鍍上金邊。即便已到下班時間,她仍堅持檢查防汛設施,她眼神專注,不放過任何一處隱患……此時,校園在暮色中靜靜佇立,仿佛在默默訴說著這位黨員教師日復一日的堅守,等待迎接新的黎明,也等待著李效凱繼續用愛與責任,為特殊孩子們點亮前行的道路。
正如李效凱所說,“晨光初現,責任便在肩頭清晰,為孩子們遮風擋雨、替家長們排憂解難,這就是我身為黨員最質樸的初心,也是我每天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