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幾個老同學聚會,大家聊到各自現(xiàn)在的生活,有人感嘆:小時候最聽話、最懂事的那些孩子,現(xiàn)在過得都挺一般;反而是那些小時候最調(diào)皮、最不讓家長省心的,現(xiàn)在混得最好。
我仔細想了想身邊的親戚朋友,還真是這樣。
這讓我納悶:為什么同樣是家里條件一般的人,那些乖孩子長大后只是普普通通,而那些有點“刺兒頭”的,反倒更容易出頭?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挺奇怪但是很真實的現(xiàn)象。
01
聽話懂事的孩子,
長大反而混得一般。
在很多家里條件一般甚至比較窮的家庭里,父母最喜歡的就是孩子聽話、懂事。
父母每天忙著掙錢養(yǎng)家,沒時間管太多情緒上的事,就希望孩子別添亂、少惹事。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習慣了什么都自己憋著,總想著先滿足父母和別人的要求,很少考慮自己的感受。
其實,太懂事的孩子,往往總是在照顧別人,卻忘了為自己爭取點什么。
我媳婦有個同學就是這樣,她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一直很好,什么事都順著父母,從不頂嘴,也不給家里添麻煩。
家里有矛盾,她總是第一個讓步,爸媽吵架她去勸,弟弟妹妹搶玩具她主動讓出來;可等到他碩士畢業(yè)找工作的時候,反而特別被動,不敢爭取機會,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最后她進了一家普通公司做財務(wù),每天按部就班,沒有什么大的發(fā)展。有一次聚會,她還挺感慨地說:“我一直以為只要努力做個‘好人’,生活就會對我好,可現(xiàn)實不是那么回事。”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討好型人格”,意思就是一個人總是壓抑自己、什么都順著別人,久而久之遇到競爭和挑戰(zhàn)就容易退縮,不敢爭取,也很難突破自己。
孩子太懂事、太聽話,看起來讓家長省心,其實可能是在犧牲自己的成長機會。
我們應該教孩子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去爭取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討好別人。
只有那些敢為自己發(fā)聲、主動做選擇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02
不聽話、一身反骨的,
反而容易出人頭地。
反過來看,那些不聽話、愛頂嘴、有點“刺兒頭”的孩子,在家里經(jīng)常被當成麻煩精。
但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不安分,才更早學會了怎么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敢挑戰(zhàn)規(guī)矩、不滿足現(xiàn)狀,還愿意去試新鮮事。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成長型思維”,意思就是:那些敢于挑戰(zhàn)、能適應變化的人,更容易在社會上混得好。
就拿馬云來說吧,他小時候家里不富裕,學習成績也一般,還總喜歡和老師、父母頂嘴,經(jīng)常被批評“不聽話”。
高考連著兩次沒考上大學,第三次才勉強進了杭州師范,大學畢業(yè)之后找工作也不順利,連去肯德基面試都被刷下來。
但是他不僅不服輸,還越挫越勇,當過翻譯、辦過雜志、開過公司,每次失敗都讓他更有勁兒...
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的時候更難,身邊幾乎沒人看好他,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一路折騰,把一個小團隊做成了知名的大公司。
連馬云自己都說:“我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不服輸,不怕失敗。”
不肯低頭認命,是底層逆襲最大的底氣。
我們當父母的,當然希望孩子懂事、有責任心,但如果總是讓他一味順從,最后只會養(yǎng)出沒主見、也沒法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所以,我們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敢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他將來才能有更多機會和選擇:
別怕娃頂嘴,多鼓勵他表達真實想法;
別急著糾正他的小毛病,給他試錯空間;
多帶娃接觸不同環(huán)境,讓他看到更多可能;
在規(guī)則之外,也允許一點點自由生長;
就像那句話說的:“溫順只能保你平安一世,鋒芒才能助你闖蕩天下。”
愿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在理解和尊重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在愛的滋養(yǎng)下活成獨特又精彩的大寫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