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國道杭州博陸至仁和段工程
項目于2024年10月正式開工,目前正全力推進樁基、水泥攪拌樁、預應力管樁等下部結構施工,部分標段已進入軟基固化階段。因運溪路需保持通車,項目采用掛籃施工技術,主跨達80米,并引入智能掛籃行走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掛籃變形并預警,確保施工安全。TJ01標段已全面開工,重點開展樁基施工;TJ02標段同步推進駱家?guī)X隧道口場地建設。作為杭州中環(huán)余杭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計劃于2027年基本建成,與杭州都市區(qū)中環(huán)整體進度同步。若施工順利,余杭段高架及地面道路或于2027年上半年具備通車條件。
全線設置7處互通式立體交叉(含預留5處),包括:弘興互通:連接余杭與臨平兩區(qū),實現快速路網銜接。柵莊橋互通:銜接現狀運溪高架路,形成交通轉換樞紐。實時監(jiān)測橋梁施工變形,保障安全。優(yōu)化管線遷改與交通組織方案。針對沿線東塘港等水系,采用生態(tài)護坡技術,減少施工對河道生態(tài)影響。
總投資額:約124.48億元,為余杭區(qū)重點交通工程。余杭區(qū):串聯仁和街道、良渚新城,緩解繞城高速擁堵。臨平區(qū):通過臨平段(同步建設中)實現跨區(qū)快速聯通。年增貨運量約2000萬噸,降低企業(yè)運輸成本。惠及沿線63個噪聲敏感點(通過隔音屏障優(yōu)化),惠及人口超10萬。促進仁和先進制造業(yè)基地與未來科技城聯動發(fā)展。
作為杭州都市區(qū)中環(huán)“北半環(huán)”核心段,該項目將實現“一主一備”國道環(huán)線功能,分離繞城高速交通壓力,支撐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設,并為2027年杭州中環(huán)全線貫通奠定基礎。
320國道余杭華塢至富陽高橋段工程
駱家?guī)X隧道:作為項目控制性工程,余杭段駱家?guī)X隧道已于2025年5月18日正式進場施工,采用分離式山嶺隧道設計,左洞長3727米,右洞長3795米,地質條件復雜(復雜地質占比82%),施工難度大,需攻克偏壓、斷層等難題。坑西互通、六家山互通、勤樂互通等節(jié)點已啟動前期場站建設,同步推進綜合管線遷改。采用“分段施工、交叉作業(yè)”模式,優(yōu)先推進高架橋及隧道洞口工程,計劃2025年底完成橋梁下部結構施工。與富陽段同步建設,力爭2027年春節(jié)前全線完工,實現余杭與富陽快速通道貫通。駱家?guī)X隧道計劃2026年底貫通,為后續(xù)路面施工奠定基礎。
駱家?guī)X隧道,采用智能掘進技術(如TBM硬巖掘進機),配備地質超前預報系統(tǒng),應對復雜地質條件。施工廢水循環(huán)利用系統(tǒng),減少對周邊水系影響。坑西互通:連接余杭街道與高樺線(金橋北路),實現余杭核心區(qū)與富陽銀湖科技城快速通達。六家山互通:銜接中環(huán)余杭段與富陽段,優(yōu)化區(qū)域路網轉換效率。勤樂互通:采用“高架+地面”復合斷面,分流過境交通,緩解地面壓力。
余杭區(qū)段投資:約29億元(總投資72億元,余杭段占比40%)。含隧道、橋梁、互通立交及配套工程,其中駱家?guī)X隧道占比約35%。余杭區(qū):余杭街道、中泰街道,串聯城西科創(chuàng)大走廊與未來科技城,提升產業(yè)集聚能力。富陽區(qū):銀湖街道,促進銀湖科技城與余杭科創(chuàng)資源對接。富陽城區(qū)至未來科技城車程縮短至15分鐘,余杭中泰至銀湖僅需10分鐘。推動余杭數字經濟與富陽高端制造、文旅產業(yè)融合,預計年增就業(yè)崗位超5000個。帶動沿線村莊發(fā)展物流、旅游等產業(yè),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作為杭州都市圈中環(huán)“西段”核心工程,填補余杭與富陽間快速通道空白,分流運溪路、繞城高速車流。助力城西科創(chuàng)大走廊“南拓”,打造銀湖科技城創(chuàng)新極核。復雜地質隧道施工經驗將為杭州西部山區(qū)基建提供技術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