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遮陽傘成了人們出門的標配。然而,很多人疑惑:明明撐了傘,為什么皮膚還是悄悄變黑了,甚至曬傷了?
圖片來源:千圖網
防曬傘的原理:不只是擋光那么簡單
陽傘防曬的核心原理,是通過物理遮擋+涂層材料雙重手段阻隔紫外線。真正的“敵人”是兩大紫外線:UVA(長波紫外線)和UVB(中波紫外線)。
UVA(Ultraviolet A,長波紫外線,320~400nm):穿透力極強,直達真皮層,導致曬黑、光老化(皺紋、斑點),長期積累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UVB(Ultraviolet B,中波紫外線,280~320nm):能量猛烈,主要損傷表皮層,是導致皮膚曬傷、紅腫、脫皮的罪魁禍首。
不同涂層之間的對比:
1.黑膠涂層
通常位于傘的內層。它吸收紫外線的能力最強,對UVA和UVB的防護效果最為出色且均衡。其優勢還在于不易老化、脫落,因此不易因破損而導致透光,防護效果持久穩定。
2.彩膠涂層
通常呈現于傘的外層,具有彩色外觀。其防曬效果也較好(尤其對UVB),但對深達真皮層的UVA防護力通常略遜于黑膠。
3.銀膠涂層
多為銀色,主要通過反射紫外線來達到防曬效果(初期對UVB、UVA都有一定效果)。但最大的缺點是容易老化、脫落并產生裂紋,一旦破損就會大幅透光,UVA防護力急劇下降,防曬持久性差。
4.無涂層
僅依靠面料本身的密度進行防曬,對穿透力強的UVA阻擋效果非常有限,整體防護最弱。
撐傘≠高枕無憂:常見誤區與注意事項
1.誤區一:普通雨傘=防曬傘?
事實:普通雨傘主要功能是擋雨,面料密度和涂層設計通常不考慮防曬。不過,盡管撐普通傘的防曬效果會打折扣,但總比沒有強。
2.誤區二:只要撐傘就萬事大吉?
事實:紫外線無孔不入!
地面反射紫外線會經地面反射到傘下搞“偷襲”。淺色地面(水泥、大理石)、沙灘、雪地反射率極高(沙灘反射約15%~25%,雪地甚至高達80%),這些反射光會從下方和側面攻擊你的下巴、頸部、手臂和腿部。
另外,空氣中的粒子會散射紫外線,讓你在傘下依然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圍攻”。
同時,傘的覆蓋范圍有限,只能防護頭頂直射,無法完全遮擋斜射和來自側面的紫外線,尤其是在上午和下午陽光角度較低的時段。
綜合自:央視新聞
編輯:邱彩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