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河南衛視《河南新聞聯播》關注我市鹿邑縣生鐵冢鎮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細心體察農民情感、辦好日常小事的相關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新聞與傳播研究室主任冷凇說:“每次重溫入黨誓詞的時候,大家都會提到這句話: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也就是一百多年來,不管這個時代怎樣變化,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是代代相傳的,是永遠需要我們年輕人銘記的?!?/p>
河南廣電首席評論員夏繼鋒說:“是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把民族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家國同構、民邦共生。接下來,我們通過這首歌《向光而行》,去認識一位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共產黨員代表,人送外號‘蹭飯書記’。”
我們跟著董桂林在村里溜達,聽到不少村民給他起的外號:“雞蛋書記”、“面條書記”、“蹭飯書記”等等。更有意思的是,董桂林和村民打招呼的方式,竟是時下最潮最酷的“碰拳禮”。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告訴記者:“就碰個拳,那種年輕的心態,就類似力量的傳遞一樣,就會感染他們,更愿意交流、袒露自己的心聲了。其實年齡大的人都不懂這些,他也不懂駐村書記是什么,就感覺親人來了?!?/p>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說:“你知道我因為啥走那么快吧,因為在村里練出來了,你如果走慢一點,你找不著下一家?,F在村子里大約3900多個人,將近1000戶?!?/p>
董桂林告訴記者,“蹭飯”不是為了干飯,一碗面條,幾句家常,就能發現最真實的村情:哪條路該修、誰家遇上難事了,這些他都會記在心里。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表示:“說實話我之前‘社恐’,后來因為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和使命的需要,他得跟村里任何一個人都在打交道,逐漸的從‘社恐’變成了‘社牛’。甚至被網友戲評‘社交悍匪’。”
信任,在點滴中累積。村里101歲的奶奶喊他“親孫乖孫”;一位大爺,在他初次上門“蹭飯”時,因他帶了禮物覺得見外而生氣。這些真情實意都讓董桂林更加體會到肩上責任的重量。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說:“千萬不要把人民群眾當你的管理對象,他是你的服務對象。只要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事,我都敢去做。人民群眾現在眼睛很雪亮對不對?擺拍不擺拍,一眼都能瞄出來。”
董桂林說,他要的是流量,更是能轉化為實實在在推動鄉村發展的能量。借助200萬粉絲的影響力,他大力推廣鹿邑本土農產品,芝麻鹽、蒲公英茶和烤鴨蛋等鄉村特產,銷路大開。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表示:“我感覺鄉村振興,需要就是產業振興先行,結合群眾路線,產業振興之后,年輕人肯定會回來,家里都有錢掙了,他就不會再出去了?!?/p>
隨著帶貨體量增大,董桂林發現產能跟不上了,他們開始放眼河南挑選更優質的產品,并籌劃在范莊建設“云倉”,為產業長遠發展鋪路。
周口市鹿邑縣范莊村駐村第一書記董桂林說:“我不知道我會做到哪一步,盡力去做,別管成不成,干了再說。不忘初心,群眾日子過好?!?/p>
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新聞與傳播研究室主任冷凇表示:“從董桂林身上,我還學到了一個,就是眼皮貼近地皮,才能把青春書寫在大地上。這個飯碗里端的其實是什么呢,是人民至上。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切為人民服務?!?/p>
河南廣電首席評論員夏繼鋒說:“一個共產黨員和這個老百姓,從素不相識到心心相印,我想他所形成的這種團結力量,應該是戰無不勝的。一個被稱為世界最強的國家,他們的總統曾經這樣說,你看中國,他們關注的是百年,我們關心的只是下一個季度,我真羨慕他們的團結氣氛。那么最后這首歌呢,是每個共產黨員都很熟悉,也是一位科研人員特別喜歡的歌《團結就是力量》?!?/p>
戳這里關注我,看更多周口新聞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王晨輝 康琦琦 鹿邑臺
責 編:胡艷萍
審 核:彭 鍇
監 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