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臟外科的戰場上,每一臺手術都像一場精密的“生命保衛戰”。最近,鄭州七院心外三病區的楊斌、周志明團隊,就用一場“硬核”手術,給一位被復雜心臟病折磨了大半年的患者,重新點亮了生活的希望。
61歲患者的心臟噩夢,
問題越治越多
故事的主人公是61歲的陳先生(化名)。去年,他在北京某醫院查出心臟出了大問題——左右心房之間的“墻”(房間隔)上破了個拳頭大的洞(缺損約5cm)。醫生給他做了“房缺封堵術”,用兩個像小傘一樣的封堵器堵住了缺口。本以為能松口氣,可今年他總覺得活動后胸悶得厲害,復查時心臟彩超結果卻像一盆冷水:
第一個麻煩:兩個封堵器中間居然又漏了個1cm的“小窟窿”(殘余漏);
第二個麻煩:心臟里的“門”(二尖瓣、三尖瓣)關不嚴了,血液倒流的量多到嚇人;
第三個麻煩:心臟周圍還積了水(心包積液),更棘手的是,連“門框”(二尖瓣)都變形了,還合并了房顫......
面對如此緊急的情況,陳先生和家人急得團團轉,輾轉多家醫院后,最終找到了鄭州七院心外三團隊。
多學科會診進行手術:拆解“不可能任務”
面對如此棘手的病情,楊斌、周志明團隊展現出專業擔當。他們迅速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聯合會診,全面分析病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從心臟結構的復雜變化,到血流動力學的微妙改變,再到房顫對心臟功能的潛在影響,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研討,精心制定每一步治療方案。
手術的挑戰超乎想象。每一個操作環節都容不得絲毫差錯,如同在針尖上跳舞。團隊成員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默契配合。
01
取封堵器
小心翼翼地取出封堵器,這一過程既要避免損傷心臟組織,又要確保完全取出。
02
補心墻
對房缺進行精細修補,如同修補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力求恢復心臟的正常結構。
03
修瓣膜
針對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問題,成功實施成形手術,重塑瓣膜功能。
04
治房顫
巧妙應對二尖瓣脫垂伴關閉不全以及房顫難題,為心臟的穩定跳動奠定基礎。
手術圓滿成功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戰,手術取得圓滿成功。術后,在醫護團隊無微不至的照料下,陳先生的身體逐漸恢復,曾經困擾他的胸悶癥狀明顯減輕,心臟各項指標逐步趨于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情況得到有效改善,心包積液也逐漸消退。
此次成功救治,不僅是楊斌、周志明團隊精湛醫術的有力見證,更是多學科協作的碩果。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守護,為眾多深受復雜心臟病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稿:心外三(李 寧)
來源:鄭州市七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