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說,印度尼西亞剛得到中國的幫助,轉頭就想幫助美國解決稀土問題,來換取美國對他們的對等關稅。
這個消息是真的嗎?其實并不是,印尼想與美國談判的礦產是鎳和其他材料相關。
但真的有一個國家,是真的想挑戰中國的稀土地位,已經做出了具體的計劃。
印尼與美國談判
6月30日,路透社、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報道,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哈爾塔托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會上他宣布印尼政府已經對10種商品進口放寬了政策,其中包括林產品、化肥、鞋服、塑料原料等產品。
此外,他還透露一個驚人的消息:作為與美國關稅談判的一部分,印尼方面已經向美國提議共同投資一個關鍵礦產項目。
看到這個消息,結合這幾天中美之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稀土問題,很多人猜測會不會是這個“關鍵礦產項目”指的就是稀土。
于是網上就有“印尼幫助美國解決稀土問題”的言論,還說印尼剛接受了中國的幫助,轉頭將背刺中國,簡直是不知感恩。
中國幫助印尼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就是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旗下的分公司寧波普勤,與印尼兩家國企安塔姆、印尼電池公司合作投資建設的“鎳資源和電池產業鏈”項目。
這個項目總投資高達59億美元,預備為30萬輛電動車提供電池產能,6月29日在西爪哇省卡拉旺和北馬魯古省哈馬黑拉兩個地區行了奠基儀式,印尼總統普拉博沃還蒞臨卡拉旺主會場,并且致辭,言辭十分懇切。
“我們與來自中國的兄弟姐妹們攜手合作,共同完成一個規模宏大的項目,這是一項非凡的突破。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可以生產出全世界都渴望的可再生環保能源。”
除了普拉博沃參加以外,中國駐印尼大使王魯彤也參加了,可見兩國對這個項目都十分重視。
就像中國在稀土領域占絕對主導地位一樣,印尼的鎳產量在全球也是遙遙領先的存在,根據基準礦物情報的數據顯示,印尼的精煉鎳產量占據全球57%,預計到2030年還會上升到69%。
有這樣的優勢,如果加以利用,那勢必會帶來更大的收益,而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地位,讓印尼看到了希望,于是作為新能源電池領頭羊的寧德時代就得到了機會。
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長巴赫利爾在奠基儀式上直接宣告,這個項目建成后將會對印尼經濟產生巨大的拉動效應,每年將會為印尼的GDP貢獻約420億美元。
若是能成功,那么59億美元的投資算是灑灑水。
也正是因為在鎳礦產上的優勢地位,印尼就想著利用這個優勢來與美國談判,這是艾爾朗加·哈爾塔托自己向路透社透露的。
“我們提供的是與鎳和其他(材料)相關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投資。”至于更多的細節,他并沒有多說。
這樣看來,印尼沒有想幫助美國解決稀土問題,只是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達到減少關稅、提高經濟的目標。
當然,就算他們想,也沒有這個實力,印尼國內的稀土礦并不比美國多多少,而且中國之所以能獨樹一幟,不只是因為稀土礦產量,而是具備高水平的提煉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
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不過有一個國家妄想挑戰中國在稀土的主導地位,它就是隔壁的日本。
日本想與中國分庭抗禮
7月1日,《日經亞洲》報道日本計劃在明年1月正式啟動第一個從近海礦床開采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
目前日本海洋開發研究機構已經把深海科學鉆探船“地球號”開到了日本離島南鳥島附近,打算在這里開挖泥漿。
日本政府預計最早在2028年就能將南鳥島開采出來的稀土資源投入生產中,而具體的進程就是先在三周內收集35噸海底泥漿,運送到日本本土做分析提煉。
還沒有開始收集,他們先預計每噸泥漿中能提煉出2kg的稀土礦物。
另外,明年就加大試采的量,預計采集1000噸泥漿,還要在南鳥島就地建一所精煉廠。
為什么選擇這里呢?因為他們估計,南鳥島周邊地區的海底蘊藏著約1600萬噸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三,尤其是鏑和釓的含量非常高。
鏑和釓是制造電動機磁鐵、可控制棒的關鍵,如果能成功開發出來,那就很有可能在稀土領域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甚至與中國分庭抗禮。
而之所以將目光放在海底泥漿上,是因為在2022年時海洋開發研究機構在本土附近海域采集到了富含稀土元素的海底泥漿。
一直以來日本的資源都相當匱乏,稀土更是受制于中國,明面上和中國買,但一直很不服氣,聲稱要盡快超過中國。
這幾年確實和中國買得少了,也具備一定的提煉能力,大家都疑惑他們的稀土礦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直到今年中國對稀土出口進行管制,印度也沒法從中國買到了,于是爆出一個消息:暫停與日本的稀土合作,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印度從中國買稀土后,倒手賣給日本了。
這就是日本“趕上”中國的真相,如今又搞出從海底泥漿提煉稀土礦的辦法,然而這次他們估計又要失望了。
計劃看著是不錯,但很容易細思極恐,因為仔細看就會發現,這項計劃只說怎么實現,實現了會怎樣,卻沒有說實現的過程成本,還有可能面臨的實際困難。
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成本,因為不可能一次就成功。
比如日本這項開采海底泥漿的項目,成本耗費將會非常大。
一來是海底的開采難度本來就很大,此前特朗普被中國稀土出口管制逼急了,也說要開采海底稀土礦,但因為“不切實際”而不了了之,日本難道能付出得比美國多?
二來當初海洋開發研究機構開采的日本本土附近的海域深度只有2500米,而南鳥島的海域深度足有4000米~6000米,勘探難度更大,日本的勘探技術又不行,十分依賴國際合作。
本來2024年就計劃啟動對南鳥島的實驗性開采,但因為交給英國公司的管道制作交付延遲,因此南鳥島的實驗性開采遲遲沒有啟動。
成本不算,技術難度不看,就說要開采,已經夢想著開采來的材料如何提煉、是否能提高日本經濟,無異于紙上談兵。
中國的稀土產業能達到如今的高度,是經過十幾年的布局和規劃的。
從“稀土之父”徐光憲研究出船機萃取工藝,到海內外提煉廠處于中國的掌控之中,都蘊含著中國的長遠謀劃和行動,絕不是短暫的喊口號。
而且如今中國也已經收緊稀土技術的外流,對于稀土領域的專業人員進行出國進行限制,其他國家想要短時間內超過中國,是天方夜譚。
參考信息:
觀察者網:印尼提議:可以和美國共同開發關鍵礦產
人民網:印尼總統出席中資企業參與的鎳資源和電池產業鏈項目奠基儀式
觀察者網: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采海底稀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