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還被捧為“國產大模型之光”的梁文鋒,最近日子有點難熬。自家DeepSeek從App Store冠軍跌到30名開外,月活用戶跌了5.1%,官網(wǎng)訪問量掉了29%,連李彥宏都跳出來吐槽“又慢又貴”。眼看Kimi、智譜AI這些對手拿著新模型追著屁股打,梁文鋒急得直搓手——結果黃仁勛帶著H20芯片的“許可證”突然殺到,這場及時雨能讓DeepSeek起死回生嗎?恐怕沒那么簡單,畢竟AI圈的廝殺,從來不是靠老天爺賞飯吃。
一、從“帶頭大哥”到“掉隊選手”,DeepSeek這半年經(jīng)歷了什么?
今年1月DeepSeek R1模型剛出來時,梁文鋒簡直是AI圈最靚的仔。那會兒OpenAI的GPT-4還在擠牙膏,國內大模型要么參數(shù)虛高要么體驗拉胯,結果DeepSeek憑著“數(shù)學強、代碼溜、價格便宜”三板斧,直接殺穿市場。中美App Store免費榜雙冠軍,月活用戶飆到1.69億,連Perplexity這種國際平臺都搶著接入,梁文鋒一戰(zhàn)封神,被捧成“用低成本干翻大廠”的技術大神。
但誰也沒想到,這場狂歡只持續(xù)了2個月。從4月開始,DeepSeek的用戶數(shù)就像坐了滑梯,一路往下掉。QuestMobile數(shù)據(jù)顯示,5月DeepSeek月活環(huán)比跌了5.1%,SemiAnalysis更狠,說它的用戶使用率從7.5%的峰值直接腰斬到3%。最扎心的是下載量排名,曾經(jīng)碾壓微信、抖音的App,現(xiàn)在在應用商店里連前30都擠不進去——這哪是“降溫”,簡直是“速凍”。
為啥涼得這么快?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別人都在狂奔,DeepSeek在散步。你看Kimi,楊植麟憋了半年掏出個K2模型,直接上1萬億參數(shù)的MoE架構,開源!數(shù)學、代碼反超DeepSeek!價格還跟你打平!再看MiniMax,M1模型號稱“訓練成本僅53萬美元”,對比DeepSeek V3的557萬美元,簡直是拿著算盤嘲諷梁文鋒“人傻錢多”。就連百度、阿里這些大廠都下場撕性價比,李彥宏直接開炮:“中國90%的大模型API都比DeepSeek便宜,速度還更快!”
梁文鋒不是沒動作,問題是他的動作在對手眼里跟“過家家”似的。從2月到7月,DeepSeek搞了三次“更新”:先是V3模型小版本升級,然后弄了個數(shù)學定理證明模型,最近一次是R1的0528版本——結果一看,還是用去年12月的V3 Base模型改的,連V4的影子都沒有。用戶要的是“哇塞”,結果梁文鋒給的是“哦”,這不跑才怪。
二、H20芯片:是“救命稻草”還是“緩兵之計”?
就在DeepSeek快被唾沫星子淹沒時,黃仁勛帶著H20芯片殺回來了救命。7月15日英偉達官宣:美國政府同意重新賣H20給中國,馬上啟動交付。這消息對梁文鋒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 要知道,H20可是DeepSeek的“命根子”。
去年DeepSeek能靠低成本殺出重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H2O芯片。當時這是英偉達能合法賣給中國的最強AI芯片,梁文鋒用它搞出了“小算力訓練大模型”的騷操作,結果火出圈后,美國一看“不對勁”趕緊禁售。這下好了,DeepSeek的R2模型原計劃5月發(fā)布,硬是因為沒芯片拖到7月還沒影。梁文鋒自己也急,擔心新模型上線后算力不夠,用戶體驗崩了反而砸招牌。
現(xiàn)在H20解禁,是不是意味著R2就能馬上橫空出世,DeepSeek就能王者歸來?別太樂觀。首先,芯片從申請到交付再到部署,沒個把月搞不定,等R2出來,Kimi、智譜AI的新模型早就搶跑了半個市場。其次,H20就算來了,也只是“夠用”,不是“過剩”。現(xiàn)在大模型都卷到1萬億參數(shù)、128K上下文了,DeepSeek之前為了省算力,硬是把上下文窗口鎖死在64K,比Kimi的128K、MiniMax的100萬K差了一大截。用戶用慣了“一口氣讀一本書”的模型,誰還受得了你這“讀半章就得喘口氣”的?
更關鍵的是,AI圈的競爭早就不是“單靠芯片”就能贏的。OpenAI為啥GPT-4.1出來后份額能漲到10%?人家不光模型強,還每周更新產品:Operator能調用工具,Deep Research能深度分析,連圖片生成都能搞吉卜力風格。反觀DeepSeek,6個月了連個語音對話、圖片生成功能都沒有,多模態(tài)這塊完全是瘸腿。現(xiàn)在Agent時代都來了,開發(fā)者需要模型能調用工具、處理復雜任務,結果字節(jié)跳動開發(fā)扣子空間時,測試完DeepSeek直接放棄:“調用工具能力不行,還是用自家豆包吧。”
所以說,H20芯片頂多是幫DeepSeek“續(xù)了口氣”,但要想回到巔峰,梁文鋒還得解決一個根本問題:到底是追求AGI的“星辰大海”,還是先把眼前的“六便士”撿起來?
三、梁文鋒的“理想主義”,能扛住現(xiàn)實的“耳光”嗎?
了解梁文鋒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典型的“技術理想派”。從一開始,他就對外放話:“DeepSeek不搞C端,不做花哨功能,目標是AGI(通用人工智能)。”所以他堅持開源,把模型免費開放給開發(fā)者;所以他不屑于搞語音、圖片這些“旁門左道”,覺得那不是AGI的核心。
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開源確實幫DeepSeek快速積累了開發(fā)者,但也讓它陷入了“為他人做嫁衣”的尷尬。SemiAnalysis的數(shù)據(jù)顯示,第三方平臺上R1和V3的使用量漲了20倍,但這些流量和錢,大多進了別人的口袋。DeepSeek自己的App和官網(wǎng)流量反而暴跌,這不就是典型的“開源養(yǎng)肥了生態(tài),餓死了自己”?
更矛盾的是,追求AGI需要錢,而錢得從商業(yè)化來。OpenAI夠理想主義吧?但人家GPT-4.1的調用量占了Poe平臺的10%,靠API賺錢養(yǎng)模型研發(fā)。DeepSeek倒好,性價比優(yōu)勢被搶了,C端用戶跑了,連開發(fā)者都開始用Kimi、MiniMax的模型——再這么下去,拿什么燒錢搞AGI?
梁文鋒可能覺得“小修小補”能穩(wěn)住局面,但AI圈的殘酷在于“不進則退”。你看Kimi K2,不光性能反超,還學DeepSeek搞開源,直接把“性價比+開源”的組合拳打了回來;智譜AI、階躍星辰月底也要發(fā)新模型,目標明確就是搶DeepSeek的開發(fā)者用戶。這些對手可沒什么“AGI情懷”,他們要的就是活下去、賺大錢,所以什么功能火就上什么,什么用戶要就給什么。
最諷刺的是,梁文鋒當初帶火了H20芯片,結果反而被芯片禁售坑了半年;現(xiàn)在H20回來了,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從“領跑者”變成了“追趕者”。這就像龜兔賽跑,兔子(DeepSeek)覺得自己穩(wěn)了,睡了一覺,結果烏龜(Kimi們)不光追上來了,還開上了跑車。
四、DeepSeek的翻盤機會:要么“All in R2”,要么“換個活法”
現(xiàn)在的DeepSeek,就像站在十字路口。H20芯片是“續(xù)命丹”,但不是“長生藥”。要想翻盤,梁文鋒必須在接下來3個月內干成兩件事:
第一件事:R2模型必須“炸場”,而不是“達標”。如果R2只是“性能接近GPT-4.5”,那肯定涼透了——用戶要的是“超出預期”。要么參數(shù)翻倍干到2萬億,要么上下文窗口直接拉到200K,要么多模態(tài)功能一次性補齊。總之必須有一個“殺手锏”,讓開發(fā)者和用戶覺得“DeepSeek又回來了”。
第二件事:放下“AGI執(zhí)念”,先把“飯碗”端穩(wěn)。別再傲嬌說“不搞C端”了,看看ChatGPT靠Plus會員賺了多少錢;也別嫌棄“多模態(tài)”是花架子,現(xiàn)在Agent都需要處理圖片、語音。哪怕出個“DeepSeek畫圖”“DeepSeek語音助手”,先把用戶拉回來再說。開源可以繼續(xù)搞,但得學Meta的Llama,搞個“商業(yè)授權”版本,讓用得起的企業(yè)交錢——總不能餓著肚子搞理想吧?
當然,梁文鋒也不是沒機會。畢竟DeepSeek的技術底子還在,開發(fā)者生態(tài)也沒完全散。只要R2能打,再補上功能短板,未必不能上演“王者歸來”。但如果還是慢悠悠地“小步迭代”,抱著“AGI高于一切”的架子不放,那黃仁勛送來的可能不是“及時雨”,而是“送行酒”——畢竟AI圈從不缺故事,缺的是能一直講下去的主角。
結尾
半年前,梁文鋒靠H20芯片和R1模型封神;半年后,他又靠H20芯片的解禁獲得喘息。但AI圈的競爭,從來不是“靠天吃飯”。接下來,是梁文鋒用R2模型證明“我還是那個技術大神”,還是被Kimi、智譜AI們按在地上摩擦?咱們不妨等著看——畢竟,這場“大模型追殺戰(zhàn)”,可比電視劇刺激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