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
編著者:蔣永福 著
定價:108.00元
ISBN:978-7-5013-8183-8
裝幀開本:平裝小16開
出版時間:2025年2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專門論述圖書館學基本理念的綜合性著作,從圖書館基本理念與圖書館核心價值觀出發,融合了國外圖書館學的思想與我國圖書館學思想,提出了圖書館基本理念的“3+1范疇結構”,該范疇結構把圖書館基本理念歸納為三個功能性范疇和一個保障性范疇。三個功能性范疇包括社會記憶理念、社會教育理念和促進閱讀理念;一個保障性范疇為職業責任理念。該范疇結構豐富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體系。書中大量使用了中國古代和近現代圖書館思想資源與實踐方法分析我國圖書館學思想,以此表達中國是“世界圖書館基本理念”的發源地之一,中國圖書館人是“世界圖書館基本理念”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等觀點。
作者簡介
蔣永福,1961年生,二級教授,研究生導師?,F為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工作委員會基礎理論專業組副主任,黑龍江省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國圖書館協會終身會員。曾任多所圖書館副館長、館長。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20余項,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中國科學報》《國外社會科學》《求是學刊》《科學學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90余篇,出版著作9部。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國閱讀思想史研究。
內頁賞析
前言(節選)
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屬于圖書館認識論研究范疇,它所要解決的是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職業實踐中的認識問題,目的是為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職業實踐提供科學的理念指導。僅從理念指導實踐的角度而言,能否形成有理性的、科學的、先進的理念至關重要,因為它關乎實踐的成效是否顯著乃至成敗。由此足見圖書館基本理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在構建新時代圖書館基本理念體系的過程中,我國圖書館界應時而起,做出了積極的理論反應和實踐行動。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20年代,我國圖書館學界的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呈現出從井噴式爆發到平緩發展的態勢。在這30多年間,圖書館核心價值、圖書館職業精神、圖書館權利、圖書館員倫理、圖書館資源開放與共享、圖書館與社會包容、圖書館社會責任、圖書館與全民閱讀、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圖書館與全民信息素養、圖書館與數字人文、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基礎等基本理念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碩果累累。時至今日,我國圖書館學界的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的“第一波高潮”已呈現出“暫告一段落”之勢(當然不會結束或終結)。在這種形勢下,對我國的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成果做一個回顧性總結并做出較全面的理論概括和闡釋,是很有必要的。本書就是試圖做出這種理論概括和闡釋的一種嘗試性努力的產物。
本書旨在對圖書館基本理念做出系統論述,即系統論證圖書館基本理念的構成內容及其價值意義。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將現代圖書館基本理念體系歸納為“3+1范疇結構”,并對每一個范疇做出系統闡釋。其中的“3”分別指社會記憶理念、社會教育理念、促進閱讀理念;“1”指職業責任理念,它又包括平等服務理念、社會包容理念、開放共享理念和社會責任理念。與此同時,本書把社會記憶理念、社會教育理念、促進閱讀理念視為功能性范疇,把職業責任理念視為保障性范疇,由此形成功能性范疇與保障性范疇之間的“目的-手段”結構體系。之所以設計這樣的理念范疇結構體系,意欲彰顯這樣一個道理:通過充分落實職業責任理念,來保障社會記憶、社會教育、促進閱讀之功能或使命的充分實現。
在研究方法上,本書構建圖書館基本理念范疇體系主要采用了三種方法:簡約性原則、范疇邏輯方法、“責任-使命”分析法(或稱“責任-功能”分析法)。簡約性原則,即以盡量少的概念范疇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功能表現;范疇邏輯方法,即用范疇概念構筑理論邏輯體系;“責任-使命”分析法,即以落實主體(圖書館人)的職業責任來保障客體(圖書館)的功能使命的實現,可見所謂“責任-使命”分析法,其實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在研究視野和思想方法上,本書的內容闡釋始終注意貫穿“古今”與“中西”對照、交叉與融會,努力做到古為今用,以及中西互補與交融,將歷史溯源、現實狀況與未來發展需求貫通;將客觀分析與主觀發揮恰到好處地結合,以此保證立論的根基厚重與論證的邏輯明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本書在論證過程中注重挖掘和應用中國古代圖書館思想資源,做到了“中國智慧”不缺席,表現了對中國優秀圖書館文化傳統的自覺與自信。這或許是本書思想內容和思想方法上的一個特點。
何謂圖書館基本理念?如果借用中國古人的言說邏輯,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圖書館基本理念就是“圖書館之道”。《易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王夫之說“道者,器之道”,又說“盡器則道無不貫,盡道所以審器”。我們研究圖書館基本理念即研究“圖書館之道”,目的是明確“圖書館是什么”“圖書館應該什么樣”“圖書館從哪里來”“圖書館往哪里去”等形上之道,此即“盡道所以審器”。科學的、先進的圖書館基本理念,必須從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職業實踐中觀察、凝練、歸納和抽象,此即“盡器則道無不貫”。以科學的、先進的圖書館基本理念助力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職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即本書的立意所在。
目 錄
第一章 圖書館基本理念概述(1)
第一節 圖書館基本理念與圖書館核心價值(2)
第二節 圖書館基本理念范疇體系(15)
第三節 我國圖書館基本理念研究述略(20)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59)
第二章 社會記憶理念(61)
第一節 記憶與社會記憶(62)
第二節 文字和文獻:社會記憶的主要手段(70)
第三節 圖書館是社會記憶之器(79)
第四節 圖書館社會記憶理念的意義(90)
第三章 社會教育理念(95)
第一節 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英美人的認知(97)
第二節 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中國人的認知(109)
第三節 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新生長點:信息素養教育(152)
第四節 圖書館社會教育理念的意義(160)
第四章 促進閱讀理念(165)
第一節 閱讀與個人成長(166)
第二節 閱讀與社會發展(180)
第三節 圖書館與閱讀(186)
第四節 圖書館促進閱讀理念的意義(196)
第五章 職業責任理念(200)
第一節 平等服務理念(200)
第二節 社會包容理念(210)
第三節 開放共享理念(217)
第四節 社會責任理念(244)
第五節 圖書館職業責任理念的意義(254)
結 語(256)
參考文獻(259)
附 錄(265)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265)
附錄二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271)
附錄三 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274)
附錄四 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279)
附錄五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283)
后 記(291)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圖書館學編輯室
供稿 | 唐澈 編輯 | 鄧旭欣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點擊"閱讀原文",到國圖出版社官方微店購買;或聯系發行部:010-880031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